乙酉仲春同侯廣成先生入郡西諸山探梅游陟三日勝處略盡舟夜與研德雲俱共讀玻公梅花詩因次韻十首 其七

鈎輈路畔茸茸樹,合㳫峰前細細枝。 狂發祗應先乞命,詩窮不獨要尋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乙酉:指某個年份,在干支紀年法中代表特定時間。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仲,在這裏表示「第二」。
  • 侯廣成:人名,應爲作者同遊的夥伴。
  • 郡西:大概指作者所處郡縣西邊的地方。
  • 入郡西諸山探梅遊陟三日:進入郡縣西邊的衆多山裏探尋梅花,在山間行走遊玩了三天。陟(zhì),登上、上升,這裏指登山。
  • 勝處:優美的地方、名勝之處。
  • 夜與……共讀玻公梅花詩:夜晚與研德(人名)一起誦讀玻公寫的梅花詩。
  • 因次韻十首:於是依照原詩的韻腳創作十首詩。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依照原詩的韻腳作詩。
  • ****鉤輈(gōu zhōu)**:爲鷓鴣的叫聲擬聲詞,這裏大概借指鷓鴣。
  • ****合沓(hé tà)**:重疊、聚集的樣子。

翻譯

在鷓鴣啼叫的路邊,長着毛茸茸葉子的樹上;重疊匯聚的山峯前,是那纖細的梅樹枝條。我的詩興瘋狂涌起,只應該先祈求上天給我更多靈感讓我繼續創作;若詩思窮盡,可不僅僅是要去尋找「藥方」救急那麼簡單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探梅途中的所見所感。前兩句「鉤輈路畔茸茸樹,合沓峯前細細枝」,視覺與聽覺結合,用清新自然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富有畫面感的山林景色,「鉤輈」給人一種山林幽僻之感,「茸茸樹」「細細枝」將樹木和梅枝形態細緻展現。後兩句「狂發祗應先乞命,詩窮不獨要尋醫」則筆鋒一轉,由景入情,從探梅寫到自己的創作狀態,以一種詼諧又誇張的方式表達出對詩歌創作的執着和在靈感匱乏之時的感慨。整首詩情景交融,既展現了自然山林之美,又抒發了自己內心作爲詩人對創作的複雜情感。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