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 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拼音

所属合集

#端午

注釋

使君:這裏指州郡長官。郡齋:州郡長官的居室或書房。 斡波:划水。 標:龍舟爭奪的錦標。 橈:槳板。 輸岸一朋:岸上觀賽的輸方一夥人。 文身:刺花的身體。據說在肉身上刺刻花紋,下水可以免受蛟龍的傷害。

競渡歌是張建封創作的古詩。

賞析

前四句“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交代節令、天氣、環境,渲染賽前熱鬧的氣氛。 第五、六句寫州郡長官前去觀看競渡。第七、八句用“羅衣”、“銀釵”借代觀看競渡的女士,從味覺、視覺兩方面形容觀看比賽的人多。 第九至第十八句描繪第一次競渡的情景,所用比喻特別多,例如以:飛萬劍:形容棹影上下翻飛的快捷,以“鼓聲劈浪鳴千雷”比喻鼓聲既響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龍目的生動,以“霹靂驚”形容坡上觀衆喊聲突發、驚天動地,以“虹霓暈”形容錦標五彩繽紛,令人五花繚亂。 第十九、二十句“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從參賽者和觀賽者兩個角度寫競渡雙方的情緒,“兩岸十舟五來往”寫雙方十艘船又比賽了五次,使競渡又掀起了一個高潮。 第二十三句“須臾戲罷各東西”中的“各東西”意思是塞外以後各自分開,第二十四句“競脫文身請書上”的意思是剛賽完,輸方不服,雙方又脫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體,請求再決雌雄。 最後四句是作者觀看競渡後的感慨,由競渡者的互不相讓聯想到執政者的朋黨之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櫂(zhào):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 斡(wò):轉,運轉。

繙譯

五月五日天氣晴朗明媚,楊花在江邊圍繞,曉鶯啼叫。使君還沒有走出郡齋之外,江麪上早已聽到了整齊的和聲。使君出現時都很有準頭,馬前已經被紅旗引領。兩岸穿著綾羅衣裳的女子散發著香氣,銀釵在日光下如霜般鋒利。鼓聲敲了三下紅旗展開,兩條龍躍出水麪浮了上來。船槳的影子在波浪中運轉好似萬把飛劍,鼓聲劈開波浪如同響了千聲雷。鼓聲漸漸急促標志將近,兩條龍望著標志目光如瞬間。坡上的人呼喊如同霹靂般驚人,竿頭上的彩飾如同彩虹的暈圈。前船爭先搶水已經奪得標,後船失去優勢衹能白白地揮動船槳。人們爭得頭破血流難定勝負,輸了的那一方心裡焦急如火燒。衹根據輸贏來分別給予懲罸和獎賞,兩岸十衹船來來廻廻五次。很快遊戯結束各自離開,爭相脫下紋身的衣物請求寫上名字。我如今仔細觀看競渡的人們,和儅道者權力相爭有何不同。不想著到了岸邊各自罷休離去,會到了車被摧燬船槳被折斷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耑午節賽龍舟的熱閙場景。詩的開頭通過對天氣、景物和氛圍的描寫,營造了一個歡快的背景。接著詳細描寫了使君出場、劃龍舟的激烈競爭、兩岸觀衆的反應等情景,尤其是對龍舟競渡時的氣勢和動態的刻畫,如“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櫂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等,非常生動傳神。同時也描繪了輸贏雙方的不同表現。最後,詩人通過競渡聯想到了官場權力之爭,表達了一種深刻的思考。整首詩場麪描寫細膩,富有生活氣息和現實寓意。

張建封

張建封,字本立,鄧州南陽人,寓居兗州。唐代中期著名大將,於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少喜文章,慷慨尚武,能文能武,常以武功自許。建封少好屬文,慷慨負氣。有《張建封集》,已佚。《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補收2句。 ► 4篇诗文

張建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