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農歌諴夏

農祥晨晰,土膏初起。 春原俶載,青壇致祀。 斂蹕長阡,回旌外壝。 房俎飾薦,山罍沈滓。 親事朱弦,躬持黛耜。 恭神務穡,受禧隆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農祥:指農事的吉祥徵兆。
  • 晨晰:清晨明亮。
  • 土膏:溼潤肥沃的土地。
  • 俶載:開始耕種。
  • 青壇:古代祭祀農神的場所,通常用青色裝飾。
  • 致祀:舉行祭祀儀式。
  • 斂蹕:皇帝或尊者停止行進,表示莊重。
  • 長阡:長長的田間小路。
  • 回旌:揮動旗幟,指示方向。
  • 外壝:宮門外的圍牆。
  • 房俎:祭品中的器具,房指盛肉的器皿,俎是切肉的案板。
  • 飾薦:裝飾祭品。
  • 山罍:大酒壺,用於盛酒。
  • 沈滓:沉澱的渣滓,此處可能指過濾後的酒。
  • 朱弦:紅色琴絃,象徵禮儀。
  • 黛耜:黑色的犁,黛指黑漆。
  • 恭神務穡:恭敬地侍奉農神,致力於農業生產。
  • 受禧隆祉:接受神靈賜福,使豐收和福祉降臨。

翻譯

清晨的陽光照亮了農耕的吉祥預兆,肥沃的土地開始甦醒。春天的田野上,人們在青色的祭祀壇前舉行儀式,祈求豐收。皇帝或尊貴的人物沿着田間小路緩緩前行,旗幟在宮牆外迴轉。祭壇上擺滿了精心裝飾的供品,大酒壺裏沉澱着佳釀。他們用紅色的琴絃演奏,親自握着漆黑的犁,懷着敬意從事農事。通過虔誠的祭祀,期待神明賜予豐富的收成和廣大的福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隋朝時期皇家對農業的重視和對農神的敬奉,展現了古代農耕社會的祭祀習俗和對豐收的期盼。通過細膩的描繪,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和諧共生的理念,以及對勞動的尊重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它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秩序穩定、文化繁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