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丘歌四首昭夏

奠既徹,獻已周。竦靈駕,逝遠遊。洞四極,吊九縣。慶方流,祉恆遍。 埋玉氣,掩牲芬。晰神理,顯國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丘: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四方的高臺,象徵宇宙四方的祭祀場所。
  • 奉詔作:奉皇帝的命令創作。
  • 奠既徹:祭祀完畢,撤去祭品。
  • 獻已周:獻祭的儀式已經完成。
  • 竦靈駕:恭敬地準備神靈的車駕,可能指皇家的靈車或神祇的儀仗。
  • 逝遠遊:指神靈離去,如同遠行。
  • 洞四極:穿越天的四角,形容空間廣大。
  • 吊九縣:慰問天下各地,古代九州或指全國各地。
  • 慶方流:慶祝福祉像江河一樣流佈。
  • 祉恆遍:恩澤永遠普遍。
  • 埋玉氣:可能是指埋葬祭品時的煙氣如玉般潔白。
  • 掩牲芬:掩蓋着祭祀犧牲的香氣,指焚燒祭品的儀式。
  • 晰神理:明白神明的道理,可能指通過祭祀活動領悟天道。
  • 顯國文:彰顯國家的文化和禮儀。

翻譯

祭祀結束,獻禮周全,我們恭恭敬敬地準備着神靈的出行,他們踏上遙遠的旅程。這是一次跨越天地四方的祭拜,覆蓋了九州大地,祝願的福祉如江河般流淌,恩惠永遠普照人間。祭品的煙氣升騰,彷彿白玉般純潔,焚燒的犧牲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通過這次祭祀,我們試圖理解神明的教誨,同時彰顯着國家的禮儀傳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莊重而神祕的祭祀場景,通過牛弘等人奉詔所作,展現了隋朝時期對天地神靈的敬畏和對國家文化的尊重。詩中既有祭祀的神聖儀式,又有對福祉與和諧社會的祈願,體現了古人對自然與秩序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典雅,寓意深遠,富有濃厚的宗教和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