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

繞欄驚視重徘徊,流水緣何自作堆。 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天雷。 深通滄海愁波盡,怒撼秋濤恐岸摧。 每過塵懷為瀟灑,斜陽欲沒未能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翻譯

環繞欄杆驚訝地看着反覆徘徊,流水爲什麼自己堆積起來。三尺高的泉水長久不消散如同平地上的積雪,四季時常發出如半天驚雷般的吼聲。深深通向滄海使愁緒波濤都盡,憤怒地撼動秋濤只怕堤岸被摧毀。每次經過都使內心塵世的情懷變得瀟灑,直到斜陽將要落下還未能返回。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趵突泉的奇特景象。首聯寫出作者初見趵突泉的驚異與好奇。頷聯通過「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天雷」形象地寫出泉的高度和聲響。頸聯進一步強調泉水力量之大以及氣勢之猛。尾聯則表現出趵突泉能讓人忘卻塵世煩惱,留戀不已。全詩語言生動,畫面感強,將趵突泉的神奇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體現了作者對這一自然景觀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