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蠶
室人筐中無寸縷,一箔秋蠶課諸女。
朝來飼卻上馬桑,隔簇仍聞竹間雨。
阿容阿璋墨滿面,畫徹灰城前致語。
上無蒼蠅下無鼠,作繭直須如甕許。
東家追胥守機杼,有桑有稅吾猶汝。
官家卻少一絇絲,未到打門先自舉。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箔(bó):養蠶用的竹蓆。
- 課:督促。
- 上馬桑:一種桑樹。
- 阿容:人名。
- 阿璋:人名。
- 絇(qú):古時鞋上的裝飾。
翻譯
妻子筐中沒有一點布帛,在一竹蓆的秋蠶面前督促幾個女兒。早上來餵養這些蠶吃了上馬桑,隔着蠶簇仍舊能聽到竹林間的雨聲。阿容阿璋滿臉烏黑,畫完灰城上前說話。上面沒有蒼蠅下面沒有老鼠,作繭必須要像甕那麼大。東邊那家被小吏追着守着織布機,有桑樹有賦稅我還是你們(這樣)。官府卻缺少一絲,還沒到敲門自己就先挺起身來。
賞析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養蠶人家的生活場景和境遇。詩中細緻刻畫了養蠶的過程,從妻子對女兒們的督促,到蠶吃桑葉的情景,以及阿容阿璋的形象等,展現了普通人生活的畫面。同時通過描寫東家的情況,反映了百姓在有桑有稅的壓力下以及面對官府徵絲時的無奈狀態。全詩語言質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現實狀況。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