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 第三折
〔步步嬌〕您將那一曲陽關休輕放,俺咫尺如天樣,慢慢的捧玉觴,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時光,且休問劣了宮商[1],您則與我半句兒俄延着唱。
〔殿前歡〕則甚麼留下舞衣裳,被西風吹散舊時香。我委實怕宮車再過青苔巷,猛到椒房[2],那一會想菱花鏡裏妝,風流相,兜的[3]又橫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幾時似蘇武還鄉?
〔七弟兄〕說甚麼大王、不當、戀王嬙,兀良,怎禁他臨去也回頭望!那堪這散風雪旌節影悠揚,動關山鼓角聲悲壯。
〔梅花酒〕呀!俺向着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着行裝,車運着餱糧[4],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5]。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美人圖今夜掛昭陽,我那裏供養,便是我高燒銀燭照紅妝。
〔鴛鴦煞〕我煞大臣行說一個推辭謊,又則怕筆尖兒那火編修講。不見他花朵兒精神,怎趁那草地裏風光?唱道佇立多時,徘徊半晌,猛聽的塞雁南翔,呀呀的聲嘹亮,卻原來滿目牛羊,是兀那載離恨的氈車半坡裏響。
拼音
注釋
[1].劣了宮商:音調不協的意思。
[2].椒房:皇后居住的地方,據說用香椒塗牆,故稱。
[3].兜的:即陡的,突然之意。
[4].餱(hóu喉)糧:乾糧。
[5].攜手上河梁:表示惜別之意。
賞析
《漢宮秋》沒有那種緊鑼密鼓式的情節,沒有那種扣人心絃的對白,它甚至也未讓王昭君和她的對頭毛延壽當場“撞擊”,然而,人們還是被它那抒情詩般的魅力所征服,他寫的一段段唱詞,實際上是一首首韻味深長的詩。這種魅力主要來自於作者重視戲劇意境的創造,是意境抓住了人。其中第三折元帝在灞橋上送別昭君的幾支曲子尤爲出色,歷來爲人們擊節讚賞。它所創造的遼闊、深遠、幽邈、蒼涼而又粗獷的塞北風光以及在這畫面中所滲透的懷念、憂傷之情,構成了唱詞意境的獨特美學風格。
馬致遠以詩筆寫劇。他準確、細膩地揭示了漢元帝灞橋送別時的心理流程。劇作家集中用了〔步步嬌〕〔落梅風〕〔殿前歡〕〔雁兒落〕〔得勝令〕〔川撥棹〕六支曲子讓漢元帝直抒胸臆,盡情傾吐相思的痛苦,離別的哀傷,追憶往日的歡娛,嗟嘆自己的無能。就在這黯然神傷之際,昭君要上路了,一句“怎禁他臨去也回頭望”,寫出了漢元帝被撕裂了的心靈。此時此刻,眼淚已模糊了他的視線。緊接着,作者用〔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三支曲子爲我們展現出一幅元帝返咸陽的場景:昭君的車隊已經越走越遠,送行的漢元帝想到她在塞外旅途中的艱辛,他彷彿看到了旌旗的影子在漫天風雪中搖動,彷彿聽到了那淒厲而悲壯的號角在荒漠的太空中迴盪。那空曠的深秋原野在他想象中是如此悲涼,那褪了毛的狗兒,那扛着纓槍的獵戶,還有那慢騰騰的負載着行裝的車馬,點綴着一望無際的衰草……當他回眸自視時,他面對的將是更加孤獨寂寥的情景。宮牆之內那昏黃的月色,那令人傷懷的像哭泣一樣的寒蟬的鳴叫……王國維讚賞這兩支曲子是“寫景之工者”,其實,這裏寫的景,並非實景,而是幻景,是劇作家採用幻覺的形式作間接抒情。漢元帝的幻覺恰恰出現在同王昭君分手訣別的剎那間,這時元帝內心中翻騰的是離恨未已,相思又繼的思緒,將要面臨的是人去樓空的淒涼景象。而睹物必然傷情,故而作者不以寫實手法寫景言情,而是深入描繪元帝心靈世界中的幻景:咸陽宮殿的宮牆、迴廊、椒房以及黃色的月、涼夜、寒螿、紗窗、美人圖、孤燈……這是一幅即將出現而又令人驚懼的景象,而透過這些景物所創造的悽清、陰冷的朦朧氛圍,深一層地展示了元帝與昭君訣別之際的相思之痛。在這裏,人的意識、情愫與物象、環境互相滲透轉化,心靈外化爲物象,物象流溢着思緒,來回往復,延伸拓展,臻至渾然無跡之化境,達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從而完成了對愛而不得其所愛,但又不能忘卻所愛的痛苦的悲劇心靈歷程的描繪。
昭君走遠了,幻景也逐漸消失,作者在一段寫實性的抒情獨白之後,又進一步通過元帝的錯覺展示元帝的悲劇心理和情感波瀾。〔鴛鴦煞〕一曲寫出形神悽愴的元帝對昭君思念之切,在凝神癡想中,錯把北去的氈車的聲音,當作了大雁南歸,傳來昭君的音信,透過這一錯覺造成的心理意象,人們又深一層地透視了由對昭君的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而引發出的漢元帝心靈的震顫,宣敘了難以言狀的情愫。
《漢宮秋》意境美是和唱詞的旋律美結合在一起的。它的音樂感突出表現在對仗手法的出色運用。如“那堪這散風雪旌節影悠揚,動關山鼓角聲悲壯”。“散風雪”對“動關山”;“旌節影”對“鼓角聲”;“悠揚”對“悲壯”,對仗工整且極熨帖。這是八字句三個音步的對仗,兩句結尾都是雙音節詞,節奏感強,韻腳響亮。再看,“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着行裝,車運着餱糧”。這四個五言句,也是對仗,每句都是三個音步,每個音步都是對應的:“犬”、“人”、“馬”、“車”都是名詞作主語,“褪得”、“搠起”、“負着”、“運着”都是動詞作謂語,除“毛蒼”是詞組作補語外,“纓槍”、“行裝”、“餱糧”都是名詞作賓語。這對仗工整的四句,雖然只有二十個字,卻描繪出了一幅完整的圖畫。可見對仗句運用得巧妙,對於意境的創造能起很好的作用。
《漢宮秋》唱詞的音樂感還和它運用短句頂真重複的手段有密切關係。比如:“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這些短句,以頂真法,將後一個分句的第一個短句重複前一分句的第二短句,迴腸蕩氣,又有鮮明的節奏感。動詞“返”、“過”、“繞”、“近”的使用,又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物行動和心理的細緻區別和不同環境不同建築物的特點,急急地返回咸陽,穿過宮牆,繞過迴廊,才接近那人去房空的椒房,這時才感覺到月亮是昏黃的,夜是清涼的,寒蟬在哭泣,而紗窗卻仍然那樣綠。可見,馬致遠不是單純地追求詞句的音樂感,而是讓這種靈活的、跳蕩的句式服務於意境的創造。清代樑廷枏《藤花亭曲話》評《漢宮秋》曲詞說:“寫景寫情,當行出色,元曲中第一義也。”這個評價對於馬致遠來說是十分恰當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劣了宮商:在音樂上出現錯誤或不和諧。宮商,古代五聲音階的名稱。
- 椒房:后妃居住的地方。
- 兜的:突然、一下子。
- 餱(hóu)糧:乾糧。
翻譯
- 步步嬌:您不要輕易放下那一曲《陽關》,我們近在咫尺卻如同隔着天一樣,慢慢地捧着酒杯,我本來心想在您面前多挨些時光,暫且不要問音樂上是否有誤,您就給我半句話的時間拖延着唱下去吧。
- 殿前歡:爲何留下舞動的衣裳,被西風吹散了過去的香氣。我實在害怕宮車再次經過青苔巷,猛然來到椒房,那一會兒想象着在菱花鏡前梳妝的樣子,那風流的模樣,一下子又橫在了心上。看看今日昭君出塞,什麼時候能像蘇武還鄉一樣?
- 七弟兄:說什麼大王、不應當、留戀王嬙,哎呀,怎麼禁得住她臨去時還回頭望!哪能忍受這飄灑的風雪中旌節影子悠悠飄蕩,動人的關山鼓角聲那麼悲壯。
- 梅花酒:呀!我面對着這荒野一片悲涼,草已經添了黃色,兔子早早地迎接寒霜。狗褪去了毛變得蒼灰,人豎起了纓槍,馬馱着行裝,車運載着乾糧,圍起來打獵的場所。他他他,傷心地辭別漢主;我我我,攜手走上河梁。他的部衆進入荒僻之地,我的鑾輿返回咸陽。返回咸陽,經過宮牆;經過宮牆,繞着迴廊;繞着迴廊,靠近椒房;靠近椒房,月色昏黃;月色昏黃,夜晚生涼;夜晚生涼,寒螿哭泣;寒螿哭泣,映在綠紗窗;綠紗窗,不敢思量!
- 收江南:呀!不思念除非是鐵石心腸!鐵石心腸也憂愁得淚水流下千行。今夜美人圖掛在昭陽殿,我在那裏供奉着,那就是我高燒銀燭照着那紅妝。
- 鴛鴦煞:我很擔心大臣們會說出一個推辭的謊話,又害怕筆尖兒那火編修去講。看不見她那如花般的精神,怎能比得上在草地裏的風光?唱道佇立了很久,徘徊了好一會兒,猛地聽到塞雁向南飛翔,叫聲嘹亮,卻原來滿眼都是牛羊,是那載着離恨的氈車在半坡裏發出聲響。
賞析
這段曲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生動地展現了昭君出塞的情景和漢元帝的不捨與痛苦。語言優美,如「俺向着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着行裝,車運着餱糧,打獵起圍場」等,通過對景色、動物、人物動作等的刻畫,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同時,音樂描寫也增添了感染力,表現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對昭君離去的描寫充滿了遺憾和哀怨,深刻地反映了愛情與政治的衝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
馬致遠的其他作品
- 《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 第一折 》 —— [ 元 ] 馬致遠
- 《 落梅風 》 —— [ 元 ] 馬致遠
- 《 邯鄲道省悟黃粱夢 》 —— [ 元 ] 馬致遠
- 《 雙調·壽陽曲(三首) 》 —— [ 元 ] 馬致遠
- 《 金字經 》 —— [ 元 ] 馬致遠
- 《 二煞·少不的聽那驚回客夢黃昏犬 》 —— [ 元 ] 馬致遠
- 《 雙調 · 點清江引 · 野興 》 —— [ 元 ] 馬致遠
- 《 太華山陳摶高臥 · 第三折 》 —— [ 元 ] 馬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