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陽山賦
正元元年秋,餘尚爲中郎,在大將軍府,獨往南牆下,北望首陽山,作賦曰:
在茲年之末歲兮,端旬首而重陰。風飄回以曲至兮,雨旋轉而瀸襟。蟋蟀鳴乎東房兮,鶗鴂號乎西林。時將暮而無儔兮,慮悽愴而感心。振莎衣而出門兮,纓委絕而靡尋。步徙倚以遙思兮,喟嘆息而微吟。將修飭而欲往兮,衆齹齹而笑人。靜寂寞而獨立兮,亮孤植而靡因。懷分索之精一兮,穢羣僞之射真。信可寶而弗離兮,寧高舉而自儐。
聊仰首以廣頫兮,瞻首陽之岡岑。樹叢茂以傾倚兮,紛蕭爽而揚音。下崎嶇而無薄兮,上洞徹而無依。鳳翔過而不集兮,鳴梟羣而並棲。颺遙逝而遠去兮,二老窮而來歸。實囚軋而處斯兮,焉暇豫而敢誹33?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彼背殷而從昌兮,投危敗而弗遲。比進而不合兮,又何稱乎仁義?肆壽夭而弗豫兮,競譭譽以爲度。察前載之是雲兮,何美論之足慕?苟道求之在細兮,焉子誕而多辭?且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
拼音
譯文
正元元年的秋季,我尚爲從事中郎,在大將軍府任職,獨自一人前往南牆之下,向北眺望首陽山,作此賦曰:
在這一年的歲末啊,恰爲一旬之首而陰氣濃郁。冷風呼嘯而遍吹各處啊,寒雨隨風旋轉而打溼了我的衣襟。蟋蟀長鳴於東側房間啊,鶗鴂高啼於西邊長林。時辰將近日暮而沒有朋儔啊,心神悽愴悲切而感物傷心。揮振蓑衣而走出門戶啊,繫帶全部斷絕而無處找尋。行步徘徊而遙想遐思啊,喟然嘆息而微聲低吟。將要整飾衣容而意欲前往啊,衆僚屬露齒參差而嗤笑本人。沉靜中寂寞無聊而獨自站立啊,的確是煢然孤單而無靠無依。胸懷着超脫俗世的精粹純情啊,鄙視那衆多虛僞的影射淳真。我的心志確實是值得珍重而不能拋棄啊,寧可高舉遐飛而自棄俗塵。
聊且挺身擡頭而廣視遠眺啊,瞻望首陽山的山岡高岑。樹木叢聚繁茂而相互傾倚啊,枝葉紛紜蕭諷而隨風揚音。山的下部崎嶇不平而沒有深草啊,山的上部通達寬敞而無所憑依。鳳凰飛過此山而不降落休息啊,鳴梟結隊羣飛而並身止棲。鳳凰高飛遙逝而向遠離去啊,伯夷叔齊二老窘迫窮困而來此附歸。實在是囚拘受罪而處於此地啊,哪有閒情逸致而敢於輕言是非。美好的穀物被摒棄而不復存在啊,所以伯夷叔齊甘願餓死而採食野薇。他們背棄殷商而隨從文王姬昌啊,投奔危敗之主而不遲疑。此時武王進軍而不與之應合啊,又怎能稱之爲奉行仁義?他們聽憑自己的生命長短而無所猶豫啊,卻爭逐於詆譭和讚譽並以之爲人生的標準與法度。細省前代的這些記載啊,有何美好評價足以敬慕?如果道之所求在於微賤無聞啊,爲什麼二子放誕妄談而多有言辭?姑且清淨虛無而靜守精神啊,何必情緒激昂而論述評說!
注釋
首陽山:此指洛陽城北之首陽。伯夷采薇之首陽山,傳說中有多處,難以確定,而洛陽城北蓋不可能。但傳說有之,藉以抒懷,亦無不可。
正元:三國時期曹魏高貴鄉公曹髦年號。
中郎:秦漢宮廷侍衛諸郎之一。魏晉及南北朝諸王公府軍府多置從事中郎爲僚屬。此處指從事中郎,嘉平四年(253年)阮籍爲大將軍司馬師從事中郎。
大將軍:指司馬昭,時進位爲大將軍。
末歲:指末一季度。
端:正。旬首:上旬。重(chóng)陰:陰雨連綿。
飄回:指大風飄搖迴旋的樣子。曲至:遍佈,周到。
瀸(jiān)襟:雨水打溼衣襟。瀸,浸溼。
蟋蟀:一種昆蟲。東房:堂屋中央正室東邊的房間。
鶗(tí)鴂(jué):杜鵑鳥。
儔(chóu):伴侶、同類。
振:拂拭、抖擻衣服。莎(suō)衣:即蓑衣,防雨之具。
纓:指箬笠的帶子。委絕:此指風雨交加,帽子被遺棄、丟失。靡尋:無法系住。尋,纏繞。
徙倚:徘徊。
修飭(chì):指打扮齊整。修:裝飾,整治。飭:整頓,整治。
齹(cī)齹:笑時露出參差不齊的牙齒的樣子,猶齜牙咧嘴的樣子。牙齒參差不齊貌。
亮:坦誠、正直。孤植:獨立不羣。植,立。靡因:沒有依憑,缺乏支持。指沒有同道的朋友。因,依。
分索:離散。索,散。精一:純正。一作"情一"。
穢:厭惡。射:譏刺。
信:確實。寶:以……爲寶。
寧:寧願。自儐:自棄,謂離開官場。儐(bìn),通"擯"。
聊:暫且。仰首:擡頭。頫(tiào):同"眺",視,望。
瞻:仰視。岡岑(cén):小而高的山岡。
傾倚:傾斜相依。
蕭爽:高敞超逸。揚音:風聲。
崎嶇:山路不平的樣子。薄:草木叢生處。
洞徹:透明。
集:棲。
梟:俗名貓頭鷹,舊傳梟食母,故以喻惡人。
颺(yáng):指鳳鳥高翔。
二老:此指伯夷、叔齊。窮而來歸:伯夷、叔齊二老是逃難而來投靠西伯的。
囚軋:囚禁和遭刑。軋,古代碾碎骨節的刑法。
焉:哪裏。暇豫:安閒逸樂,指二老在周養老之事。誹:非議。
嘉粟:好穀子,指好的食品。屏(bǐng):同"摒",棄去。存:存想,思念。
采薇:採集薇菜。薇,一種莖葉皆似小豆的蔓生野菜。
彼:指伯夷、叔齊。背:背離。昌:周文王姬昌。
投:離棄。遲:遲疑。
比:及,到。進:指二老歸周之舉。不合:指伯夷與周武王之政見不同。
稱乎仁義:指伯夷以不孝不仁來指責周武王之事。義,通"儀",禮。
肆:放任。壽夭:生命。豫:考慮。
競:追求。譭譽:名聲。度:準則。
察:考察。前載:前人的典籍記載。是雲:就是這樣說的。
美論:指孔子和孟子等人對伯夷的讚美之論。慕:欽敬。
苟:假如,如果。細:細微明晰。
子:指伯夷、叔齊。誕:誇大,誇耀。多辭:謬妄之辭,猶多嘴多舌。
且:暫且。清虛:清靜寂寞。守神:固守精一之道。
豈:哪裏。慷慨:不得志而有所激憤。
序
《首陽山賦》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阮籍創作的一篇借古抒懷賦。此賦先寫作者棄官出門後的孤立無依,再寫仰望首陽之弔古情懷,反孔子的"求仁而得仁"的褒揚而發驚世之語,否定伯夷與叔齊的隱居態度而提出"清虛以守神"的處世思想。全賦情感真切,起伏自然,格調清逸,哀婉動人。
賞析
此賦批評了伯夷、叔齊既背殷而投周又與周不合的不稱仁義,以及既想隱居又不務清虛、誕而多辭的不稱守神,表面上句句評伯夷、叔齊,實際上是借伯夷、叔齊的事蹟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心中出仕與歸隱的矛盾情感,同時也暗寓作者對司馬昭借"名教"統治天下的不滿。
該賦首先表白了冷靜而獨立地追求真理,反對"羣僞射真"的決心,然後描繪了首陽山這一荒蕪醜陋而鳳翔不集、鳴梟並棲之所,爲伯夷、叔齊的人格評價定了調子。蟋蟀、鶗鴂的鳴叫,誘發了作者無限的感慨。然而,面對"齷齷笑人"、"羣僞射真"的趨炎附勢之徙,作者實在無言以訴。懷着超脫穢氛舒緩情感的願望,作者來到南牆下眺望首陽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隱身自潔的伯夷和叔齊。在作者看來,伯夷、叔齊二人是不安性命、不順自然、有恩不報、誹謗他人、顯示自己的逐名之徒。"肆壽夭而弗豫兮,競譭譽以爲度"就是對二老的結論,而"焉子誕而多辭"一語,更是帶有激憤的指責了。雖然得出伯夷、叔齊二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至於怎麼做,作者尚未想妥。於是筆鋒一轉,還是清虛守神,不必情緒激昂而論述評說,"豈慷慨而言之"而加以平息心中的激憤。其中所含的消極自守思想直接源自魏晉之際黑暗政治的高壓,視其爲消極避世言固可,視其爲激憤反諷語亦無不可。
全文情感真切,起伏自然,格調清逸,哀婉動人,而又不敢直抨時政。

阮籍
阮籍,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 90篇诗文
阮籍的其他作品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 》 —— [ 三國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九) 》 —— [ 三國 ] 阮籍
- 《 大人先生歌 》 —— [ 南北朝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 》 —— [ 三國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四十四) 》 —— [ 三國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八) 》 —— [ 三國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二十三) 》 —— [ 三國 ] 阮籍
- 《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七) 》 —— [ 三國 ] 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