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卷一·藩強(事勢)

· 賈誼
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淮陰王楚最強,則最先反;韓王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豨兵精強,則又反;彭越用樑,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反;盧綰國比最弱,則最後反。長沙乃才二萬五千戶耳,力不足以行逆,則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全骨肉。時長沙無故者,非獨性異人也,其形勢然矣。 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竊跡前事(qiè),私下。,追尋蹤跡,這裏指考察。私下考察以前發生的事。
  • 貫高因趙資,憑藉。,資本、力量。貫高憑藉趙國的力量(謀反)。
  • 陳豨(xī):漢初將領,曾發動叛亂。
  • 曩(nǎng)令,從前,過去。過去假使。

翻譯

私下考察以前的事,大致是勢力強大的諸侯先反叛。淮陰侯韓信在楚地時勢力最強,就最先反叛;韓王信依靠匈奴的力量,接着反叛;貫高憑藉趙王的勢力,也反叛了;陳豨軍隊精銳強大,反叛了;彭越憑藉梁國的勢力,反叛;黥布憑藉淮南的勢力,反叛;盧綰的封國相對最弱小,所以最後反叛。長沙王的封國才只有二萬五千戶百姓而已,力量不足以謀反叛亂,所以功勞少但自身保全得最完整,與皇室關係疏離卻最爲忠誠,能保全與皇室的關係。當時長沙王沒有謀反事端,並非只是他的性格與衆不同,而是他所處的形勢決定了這樣啊。從前如果讓樊噲、酈商、周勃、灌嬰佔據幾十座城池並封王 。

賞析

賈誼在此文中通過列舉漢初衆多藩王反叛的事例,如韓信、韓王信、貫高、陳豨、彭越、黥布、盧綰等,清晰地呈現出「強者先反」這一殘酷現實。對比長沙王因勢力弱小得以始終忠誠,突出強調藩國勢力強弱對其忠誠度和是否謀反的關鍵影響 。同時,賈誼以「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這一假設引發思考,暗示若漢初功臣擁有強大藩國勢力,也極可能出現反叛局面,反映出賈誼對漢初藩國問題的憂慮。他認識到藩國勢力膨脹對中央政權的巨大威脅,旨在提醒統治者重視並解決藩國問題,以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統一 ,充分展現了賈誼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爲國家長治久安的深謀遠慮。

賈誼

賈誼

賈誼,又稱賈生、賈太傅、賈長沙,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爲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爲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爲樑懷王太傅。樑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爲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爲“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爲“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爲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爲著名。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