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二折)

〔鬥蝦蟆〕空悲慼,沒理會,人生死,是輪迴。感着這般病疾,值着這般時勢,可是風寒暑溼,或是飢飽勞役,各人症候自知。人命關天關地,別人怎生替得?壽數非幹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把手爲活過日,撒手如同休棄。不是竇娥忤逆,生怕傍人論議。不如聽咱勸你,認個自家悔氣,割捨的一具棺材停置,幾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門裏,送入他家墳地。這不是你那從小兒年紀指腳的夫妻。我其實不關親,無半點恓惶淚。休得要心如醉,意似癡,便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 〔感皇恩〕呀!是誰人唱叫揚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飛。恰消停,才甦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沒理會:沒道理,沒辦法。
  • 輪迴:佛教指衆生生死死、循環往復的過程。
  • 症候:病症,病狀。
  • 壽數:壽命。
  • 忤逆:不順從,違抗。這裏指不遵長輩意願 。
  • 恓惶(xī huáng):煩惱不安、悲傷的樣子。
  • 唱叫揚疾:大聲吵嚷,張揚喧鬧。
  • 凌逼:欺凌逼迫。

翻譯

(〔鬥蝦蟆〕)白白地悲傷,實在沒道理啊,人生人死,不過是輪迴常理。染上這樣的病症,趕上這樣的時勢,不論是風寒暑溼,還是飢飽勞役導致的,自己的病情自己心裏清楚。人命至關重要,別人怎麼能替代呢?壽命也不是這一世就能確定的。在一起不過短短三朝五夕,還談什麼一家人齊心過日子?又沒有羊、酒、綢緞,也沒有花紅彩禮;不過是攜手勉強生活,現在他去世就如同分離一般。不是竇娥不孝順,實在是怕旁人議論。不如聽我的勸,自認倒黴,拿出一具棺材安置,準備些布帛,把他送出家門,葬入他家墳地。他可不是你從小就認定相伴的夫妻。我跟這事其實沒什麼關係,也流不出半點悲傷的淚水。你不要如癡如醉,別老是這樣唉聲嘆氣、哭哭啼啼的。

(〔感皇恩〕)呀!是誰在大聲吵鬧喧譁,讓我不由得魂飛魄散。剛剛稍微平靜下來,才甦醒過來,卻又陷入昏迷。遭受了無數的拷打,各種欺凌逼迫,打一杖,就流出一道血,掉一層皮。

賞析

這段曲詞深刻地展現了人物所處的艱難困境以及內心複雜的情感。通過老婦人勸慰竇娥的話語,逼真地刻畫了底層人民困苦的生活狀態和無奈的心態,如「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把手爲活過日」描繪出生活的貧寒。竇娥面臨的不僅是丈夫去世的悲痛,還有來自外界議論的壓力 ,突出了她所處環境的艱難。〔感皇恩〕部分則通過描寫竇娥聽到吵鬧後的驚恐反應以及回顧自己遭受的殘酷折磨,生動地呈現出她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強烈地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表達了對受壓迫者深切的同情,極具藝術感染力。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