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賦
註釋
- 大巧若拙:指真正靈巧的人,不自我炫耀,表面看上去好像很笨拙。大巧,極其高明巧妙的技藝。拙,笨拙。
- 巽(xùn):八卦之一,代表風等,這裏取柔順之意。
- 掄材:挑選木材,也泛指選拔人才,這裏指挑選木材 。
- 軌物:軌範、準則,這裏指器物的標準。
- 心匠:匠心,心思如工匠般精巧。
- 忖度(cǔn duó):推測、估量。
- 手澤:親手做的痕跡。
- 翦拂:修整擦拭。
- 剞劂(jī jué):雕刻用的彎刀,泛指雕刻。
- 雕鎪(sōu):雕刻。
- 郢人:比喻技術高超的人。
- 罔(wǎng):無、不。
- 枉(wǎng):歪曲。
- 杞梓(qǐ zǐ):杞和梓,都是優質木材,比喻優秀人才,這裏指木材。
- 觚(gū):有棱角的器物。
- 刓方(wán fāng):削方爲圓。
- 衝:空虛、謙虛。
翻譯
小的機巧有所作爲,能夠爲人所察覺;大的機巧沒有痕跡,不能讓人知道。大概是從柔順之道中獲取,依隨自然而行。行動有分寸,舉動必合乎規範。所以說大巧若拙,它的含義就在這裏。於是在山林樹木中挑選木材,按照器物的標準審視。着重於心匠的精心權衡,而不在於手藝人精心修飾。所以做棟樑的木材藉助它天然的端正,做車輪的木材選取它能適應地形彎曲的特性。它公正無私對萬物沒有偏私情感,它堅守正道遵循法則規程。既精通技藝而功業得以成就,也在作坊中工作而諸事能成。在大的場地中一目瞭然,木材沒有被遺棄不用的;取捨只需簡單指示,萬物都無法爭議。
然後遵循大道發揮宏大作用,依隨物品形狀製造器具。確實是順應無爲去有所作爲,憑藉有利的條件成就利益。不被外物束縛,做事必然簡便易行。哪裏會有早晚都疲憊的情況,幾乎天天都有檢查和嘗試。知道大巧能夠有所成就,看到萬物都能被利用而不被廢棄。
那麼對比它的含義,選取類似的道理。也就如同善於理政的人,能讓萬物各得其所;能夠任用賢能的人,使人才都適合他們的職位。讚賞它有明確的尺度準則,不偏不斜如同繩墨。工匠不只是靠雕刻,自然有不自我誇耀的本領;器物不用過多鐫刻,誰能識得其中無心的巧妙。衆人說它笨拙,是因爲它順應事物而不改變;我認爲它靈巧,是因爲它成就功業卻不居功主宰。順應事物所以萬物保全,不居功主宰所以功效加倍。運用如神啊,與古代郢人的高超技藝相同;符合大道啊,老子的言論正體現在這裏。
唉!船和車等器物各不相同,杞木和梓木等材質也不一樣。不將方形榫頭硬塞進圓形榫眼,不把圓的弄破去做成有棱角的。一定要用分寸來考量寬窄,按照一定的規格審視形狀是否合適。那麼萬物就不能用長短來隱瞞,木材也不能以曲直來欺騙。這就是用心思考的方法,哪裏還用擔心手會受傷呢?況且極大的圓滿就好像虛空,極其明亮就好像被遮蓋。因此大巧摒棄了那些表面的雕琢工藝。就知道靈巧在於不違背自然天性,並非在木雕人像裏面徒耗精力;靈巧在於不扭曲事物的情理,並非在極小的棘刺上耗費心神。如果是這樣,哪裏僅僅是和魯班、錘等能工巧匠比試技藝和功效呢?
賞析
這篇賦圍繞「大巧若拙」展開論述。開篇點明大巧的特點,即無跡可循、依隨自然 。接下來通過描述選取木材製造器物的過程,闡述大巧在於遵循法則、順應物性,不刻意追求外在修飾,從而能做到物盡其用、功到自成。文中還將大巧若拙的道理類比到從政和用人上,說明善於理政和用人者,如同巧匠一般讓萬物和人才各得其所。
作者批判了違揹物性的做法,強調應根據事物本身的特性行事。同時指出大巧捨棄表面功夫,迴歸自然真情。最後表達「大巧」之境界遠超一般技藝較量,蘊含深刻的哲理和高尚的審美追求。整篇賦既有對技藝層面大巧的描寫,又上升到爲政、哲理高度,富有辯證思維,展現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對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