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雨
皇帝嗣寶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兇。
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
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闢,一舉靖巴邛。
二年戮李錡,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饑窮。
宥死降五刑,責己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
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
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
詔下才七日,和氣生衝融。
凝爲油油雲,散作習習風。
晝夜三日雨,悽悽復濛濛。
萬心春熙熙,百穀青芃芃。
人變愁爲喜,歲易儉爲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衆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
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
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爲聖,臣以直爲忠。
敢賀有其始,亦願有其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嗣寶曆:繼承皇位。
- 元和:唐憲宗的年號。
- 爞爞(chóng chóng):形容乾旱。
- 罪己詔:皇帝因國家遭受災害而自責的詔書。
- 殷勤:懇切,周到。
- 萬邦:指全國各地。
- 憂勤:憂慮勤勞。
- 不遑寧:沒有閒暇安寧。
- 忡忡(chōng chōng):憂慮不安的樣子。
- 靖:平定。
- 眇眇:微小。
- 巍巍:高大。
- 沴(lì):災禍。
- 儆:警告。
- 時邕:時世和諧。
- 宸衷:皇帝的心意。
- 傴僂:彎腰駝背的樣子。
- 衝融:和諧融洽。
- 油油:光潤的樣子。
- 習習:微風輕拂的樣子。
- 濛濛:細雨紛紛的樣子。
- 芃芃(péng péng):茂盛的樣子。
- 金鑾宮:指皇宮。
-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
- 天聰:天子的聽聞。
翻譯
皇帝繼承了皇位,在元和三年的冬天。 從冬天一直到春末,沒有下雨,乾旱嚴重。 皇帝心中掛念百姓,擔心這一年會成災。 於是下詔自責,懇切地告誡全國。 皇帝說,我是天命所歸,繼承了祖先的基業。 憂慮勤勞,日夜不安,心中憂慮重重。 元年初誅殺了劉闢,一舉平定了巴邛。 二年初殺了李錡,不戰而安定了江東。 雖然我的德行微小,卻有如此大的功績。 或許是天降災禍,難道不是在警告我嗎? 皇帝上思迴應天的警告,下思帶來時世的和諧。 不如以身作則,慈愛和儉樸恭敬。 於是命令停止進獻,命令賑濟饑民。 減輕死刑,寬恕農民。 宮女從宣徽宮出來,馬廄中的馬也減少了。 所有的政令無不執行,都出自皇帝的心意。 道路上的人們奔走相告,田野中的老人彎腰駝背。 歡呼相告,感動得淚流滿面。 順應人心,天意也順從。 詔書下了才七天,和諧之氣就生髮了。 凝結成油油的雲,散作習習的風。 晝夜下了三天的雨,細雨紛紛。 萬民心中春意盎然,百穀茂盛。 人們從憂愁變爲喜悅,年景從儉樸變爲豐收。 於是知道王者的心,憂樂與百姓相同。 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鏘鏘,將相及王公。 跳舞呼喊萬歲,列隊在明庭中祝賀。 小臣雖然愚昧淺陋,職位在金鑾宮。 再三跪拜,一言獻給天子。 君以明爲聖,臣以直爲忠。 敢賀有其始,也願有其終。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唐憲宗元和年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讚美之作。詩中詳細描述了皇帝因乾旱而下詔自責,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最終感動上天,降下甘霖,使得國家從憂愁轉爲喜悅,從儉樸轉爲豐收。詩中體現了白居易對君主憂國憂民、以民爲本的政治理想的推崇,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君臣之間明君直臣關係的期望。整首詩語言莊重,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國家社稷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