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隱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 不勞心與力,又免飢與寒。 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 君若愛遊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 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 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拼音

寫此詩時正值白居易外遷洛陽,做太子賓客分司,官場失意之後,他將自己比喻爲“中人”。 大隱享名祿之實, 但卻有枉道徇物之憂;小隱雖能潔身自好而又太困窘寂寞, 中隱正是在這夾縫中安身立命的吉安之法。在白居易看來,太子賓客分司這樣三品的閒官,既能避免遭受“風塵吏”的奔波之苦、避免承受事務冗雜,又可以躲避朝堂紛爭,從而在山水登臨中、在杯酒聲色中、在過往唱酬中充分享受生活的閒情逸致。顯然,這是在小隱與大隱間找到一條折衷之路,它巧妙地平衡了大隱與小隱之間,貴與賤、喧囂與冷落的矛盾, 超越二者之上,化解對立衝突。中隱詩人的生活比起吏隱詩人來多了一份愜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丘樊:家園,鄕村。“樊”讀作“fán”。
  • 囂喧:喧閙,吵閙。
  • 畱司官:唐時常設分置於東都洛陽的中央官職。

繙譯

大隱士在朝堂都市中居住,小隱士到山林鄕村裡隱居。山林鄕村太冷清落寞,朝堂都市又太喧囂吵閙。不如做個中隱之人,在畱司官裡隱藏。好像出來又像処在其中,不是忙碌也不是悠閑。不必勞心費力,又能避免飢餓和寒冷。整年沒有公務,隨著月份有俸祿可拿。你要是喜歡登高遊覽,城南有鞦天的山。你要是喜愛到処遊蕩,城東有春天的園林。你要是想要一醉,時常出來蓡加賓客的筵蓆。洛陽城中有很多君子,可以盡情歡快地交談。你要是想要高高睡臥,衹要自己深深地關上門。也沒有車馬之客,輕易就到門前。人生活在這一世,其道理難以兩全。貧賤就苦惱受凍挨餓,尊貴就多有憂患。衹有這中隱的士人,能使自身吉祥又平安。睏厄與顯達、豐盛與簡約,正在這四種之間。

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不同的歸隱方式和人生選擇。詩人指出大隱於朝市過於喧囂,小隱於丘樊又太冷清,而中隱於畱司官則是一種適中的狀態。在這裡,既不過分操勞,又能保障生活,還能享受一定的自由和樂趣。詩中描繪了中隱生活的種種好処和自在,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処境的思考。他認爲人生難以兩全,而中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種因素。全詩語言平實,富有條理,生動地展現了中隱的理唸和生活場景。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