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韻酬俞好問四首

· 方回
薄有鹽醯胹竹孫,夜寒城郭似荒村。 遠更已覺踰三鼓,獨酌無聊罄一樽。 此道粗聞元自少,衆人慾殺幸猶存。 盲風怪雨青燈暗,莊蝶難憑入夢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鹽醯 (yán xī):鹽和醋,這裏指簡單的調味品。
  • 胹竹孫 (ér zhú sūn):一種用竹筍做的菜餚。
  • 遠更 (yuǎn gēng):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 踰三鼓 (yú sān gǔ):超過三更,即深夜。
  • 獨酌 (dú zhuó):獨自飲酒。
  • 罄一樽 (qìng yī zūn):喝完一樽酒。
  • 粗聞 (cū wén):略知一二。
  • 盲風怪雨 (máng fēng guài yǔ):形容風雨異常猛烈。
  • 青燈 (qīng dēng):指油燈,因其燈光呈青色而得名。
  • 莊蝶 (zhuāng dié):出自《莊子·齊物論》,指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後用來比喻夢境或難以捉摸的事物。

翻譯

家中有簡單的調味品可以烹飪竹筍,夜晚的城郭顯得荒涼如同村落。 夜深人靜,已過三更,我獨自飲酒,一杯接一杯,直到酒盡杯空。 對於這條道路,我略知一二,雖然不多,但幸好衆人並未因此而欲殺我。 在狂風暴雨中,油燈昏暗,我難以憑藉莊周夢蝶的意境進入夢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詩人在風雨交加中獨自飲酒的情景。詩中,「薄有鹽醯胹竹孫」一句,既表現了詩人生活的簡樸,也透露出一種自得其樂的情懷。而「夜寒城郭似荒村」則進一步以城郭的荒涼映襯出詩人的孤獨。後兩句「遠更已覺踰三鼓,獨酌無聊罄一樽」,通過時間的推移和飲酒的行爲,表達了詩人對長夜的無奈和對酒的依賴。最後兩句「盲風怪雨青燈暗,莊蝶難憑入夢魂」,則以風雨和青燈爲背景,抒發了詩人難以入眠的苦悶和對夢境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在惡劣環境中的孤獨與無奈。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