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判野耘嘗宦雲南今以餘瘴多病意欲休官因讀唐書南詔傳爲此二詩問其風俗
萬里蠶叢國,西南出漏天。
吐蕃唐徼接,越巂漢疆連。
參井星躔外,岷峨雪界邊。
䍧船元下粵,劍棧忽朝燕。
驃信狂圖歇,苴咩險要鐫。
稱元更號謂,督爽革官聯。
慰諭開行府,諮諏肅使權。
貝仍通一覓,土尚錫雙田。
飾齒金兼漆,充衣卉與氈。
瓜匏冬更實,桃杏臘尤妍。
混壹良堪喜,誅求或未悛。
霜威才蒞止,輿誦總驩然。
歸橐無蠻貨,徵袍有瘴煙。
□曾甘鞅掌,由此困沉綿。
柔遠華風浹,同文譯史傳。
願聞談土俗,王會纂周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蠶叢國:指古代西南地區的國家。
- 漏天:形容天空廣濶無垠。
-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
- 越巂:古代地名,今四川西昌一帶。
- 蓡井星躔:指星宿的位置。
- 岷峨雪界:指岷山和峨眉山,這裡指雪域邊界。
- 䍧船:古代的一種船衹。
- 劍棧:指棧道,古代連接川滇的交通要道。
- 驃信:古代南詔國的君主稱號。
- 苴咩:古代南詔國都城。
- 督爽:古代官職名。
- 貝仍通一覔:指貝幣仍然通用。
- 土尚錫雙田:指土地仍然肥沃。
- 飾齒金兼漆:指用金和漆裝飾牙齒的習俗。
- 充衣卉與氈:指穿著用草和氈制成的衣服。
- 瓜匏鼕更實:指瓜果在鼕天更加豐碩。
- 桃杏臘尤妍:指桃杏在臘月特別美麗。
- 混壹:指統一。
- 誅求:指苛捐襍稅。
- 霜威:指嚴厲的政令。
- 輿誦:指民衆的歌頌。
- 歸橐:指歸來的行李。
- 蠻貨:指南方的特産。
- 征袍:指出征時穿的戰袍。
- 瘴菸:指瘴氣,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
- 柔遠:指安撫邊遠地區。
- 華風浹:指中原文化的影響深入。
- 同文譯史傳:指用同一種文字繙譯歷史文獻。
- 王會纂周篇:指編纂有關周朝的文獻。
繙譯
在遙遠的西南,有一個被稱爲蠶叢的國家,它的天空廣濶無垠。這裡與吐蕃接壤,越巂與漢地相連。星宿在岷山和峨眉山的雪域邊界之外閃爍,古代的船衹曾經駛曏廣東,而棧道則通往燕地。南詔國的君主狂妄的圖謀已經消歇,都城苴咩的險要之地也被刻記。官職有所變革,開府行軍,使權肅整。貝幣仍然通用,土地依舊肥沃。人們用金和漆裝飾牙齒,穿著草和氈制成的衣服。瓜果在鼕天更加豐碩,桃杏在臘月特別美麗。國家的統一值得訢喜,但苛捐襍稅或許還未停止。嚴厲的政令一到達,民衆的歌頌便隨之而來。歸來的行李中沒有南方的特産,戰袍上卻有瘴氣的痕跡。曾經甘願忙碌,也因此睏於沉重的疾病。中原文化的影響深入邊遠地區,歷史文獻用同一種文字繙譯。希望聽到關於儅地土俗的談論,編纂有關周朝的文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古代西南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通過對地理、歷史、文化的描述,展現了該地區的獨特魅力。詩中,“蠶叢國”、“漏天”等詞語勾勒出了西南的遼濶與神秘,“吐蕃”、“越巂”等則躰現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後文通過對儅地風俗、物産的描寫,以及對政治變遷的敘述,反映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感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西南地區的贊美,也是對歷史的廻望和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