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方處士

· 方回
瑰文寶翰勒堅珉,薤露諸篇序更新。 鳳閣鸞臺三學士,羊裘魚釣一詩人。 登金競奮凌雲筆,埋玉如瞻墊雨巾。 逢掖的過二千石,九原不死氣如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瑰文:珍貴的文章。
  • 寶翰:珍貴的書法作品。
  • 勒堅珉:刻在堅硬的石頭上。
  • 薤露:一種植物,此處可能指詩中提到的某種植物或象徵意義。
  • 鳳閣鸞臺:指朝廷中的高級官職。
  • 三學士:指三位有學問的人。
  • 羊裘魚釣:指隱居生活。
  • 登金:指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
  • 凌雲筆:形容文筆高超。
  • 埋玉:比喻埋沒人才。
  • 墊雨巾:指在雨中使用的頭巾,比喻困境中的堅持。
  • 逢掖:指遇到困難。
  • 二千石:古代官職的俸祿,此處可能指高官。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死後。
  • 的過:確實。

翻譯

珍貴的文章和書法作品被刻在堅硬的石頭上,薤露等詩篇的序言也得到了更新。朝廷中有三位學識淵博的官員,而我是那個穿着羊裘、垂釣的隱逸詩人。我曾奮筆疾書,文筆高超,如同登金榜的進士;也曾埋沒才華,如同在雨中堅持的頭巾。遇到困難時,我確實有過高官的俸祿,但即便死後,我的精神依舊不滅,如同九泉之下的神靈。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對比朝廷高官與隱逸詩人的生活,展現了作者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己才華被埋沒的不甘,以及對死後精神永存的信念。整體上,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人生哲學。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