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雨

· 方回
天憐野老飢,初不待人祈。 雷與奔騰驟,煙兼映帶微。 已拚泥弊屣,更喜滴單衣。 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í):祈求,請求。
  • (zhòu):急速。
  • (pàn):捨棄,不顧一切。
  • 弊屣(bì xǐ):破舊的鞋子。
  • 蚱蜢(zhà měng):一種崑蟲,常在田間跳躍。

繙譯

天公憐憫我這飢餓的老人,初時不需我祈求。 雷聲與急雨一同奔騰,菸霧與細雨相互映襯。 已經不顧一切地踏在泥濘中,更訢喜雨水滴落在單薄的衣衫上。 暗自想象田間小路上,鞦天時稻穀成熟,蚱蜢在飛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六月二十日的一場及時雨,以及雨後田野的景象。詩人通過雷聲、急雨、菸霧和細雨的描繪,生動地表現了雨勢的猛烈和雨後的甯靜。後兩句則通過想象,展現了鞦天田野的豐收景象,表達了對自然恩賜的感激和對田園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