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書三十首

· 方回
堂堂陳去非,中興以詩鳴。 呂曾兩從橐,殘月配長庚。 尤蕭範陸楊,復振乾淳聲。 爾後頓寂寥,草蟲何薨薨。 永嘉有四靈,詞工格乃平。 上饒有二泉,旨淡骨獨清。 學子孰取捨,吾非私重輕。 極玄雖有集,豈得如淵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堂堂:形容人的氣度宏大。
  • 陳去非:指陳與義,字去非,南宋初年詩人。
  • 中興:指國家由衰轉盛。
  • 呂曾:指呂本中和曾幾,兩位南宋初年的詩人。
  • 從橐:指隨從的行李,這裏比喻詩人的追隨者。
  • 殘月配長庚:殘月指不圓滿的月亮,長庚是金星的別稱,這裏比喻詩人的詩作雖不完美,但有其獨特的光輝。
  • 尤蕭範陸楊:指南宋時期的尤袤、蕭德藻、范成大、陸游、楊萬里,五位著名的詩人。
  • 乾淳聲:指南宋乾淳時期的詩歌風格。
  • 草蟲何薨薨:草蟲指草叢中的小蟲,薨薨形容蟲鳴聲,這裏比喻後來的詩人聲音微弱。
  • 永嘉四靈:指南宋永嘉地區的四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合稱「永嘉四靈」。
  • 詞工格乃平:指詩歌的詞藻雖然工整,但格調平平。
  • 上饒二泉:指上饒地區的兩位詩人:朱熹(字元晦)和劉子翬(字彥衝),他們的詩風淡泊而清高。
  • 旨淡骨獨清:指詩風淡泊而意境高遠。
  • 學子孰取捨:指學習詩歌的人應該如何選擇和取捨。
  • 極玄雖有集:指雖然有深奧的詩集。
  • 淵明: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其詩風自然、清新。

翻譯

陳去非氣度宏大,以詩歌在中興時期聞名。呂本中和曾幾兩位詩人,他們的詩作雖不完美,但有其獨特的光輝。尤袤、蕭德藻、范成大、陸游、楊萬里,這五位詩人復興了乾淳時期的詩歌風格。此後,詩歌界變得寂靜,如同草叢中的小蟲鳴聲微弱。永嘉地區有四位詩人,他們的詩歌詞藻工整,但格調平平。上饒地區有兩位詩人,他們的詩風淡泊而意境高遠。學習詩歌的人應該如何選擇和取捨,我並非偏袒任何一方。雖然有深奧的詩集,但怎能比得上陶淵明的自然清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南宋不同時期詩人的評價,展現了詩人方回對詩歌發展的深刻見解。他讚美了陳去非等中興時期的詩人,以及尤蕭範陸楊等復興乾淳詩風的詩人,同時對後來的詩人表示了失望。方回通過對不同地區詩人的比較,表達了對詩歌風格多樣性的認識,並提出了學習詩歌應如何取捨的問題。最後,他以陶淵明爲標準,表達了對詩歌自然清新風格的推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方回對詩歌藝術的獨到見解和審美追求。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