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讀朱文公年譜至天大明賦十二首

· 方回
孟子告子辨內外,漢王項王爭雌雄。 誰歟著定會陔錄,梭象終輸與遁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孟子告子辨內外:孟子與告子辯論人性善惡的問題,孟子主張性善,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
  • 漢王項王爭雌雄:指漢朝劉邦(漢王)與項羽(項王)爭奪天下的故事。
  • 誰歟著定會陔錄:疑問句,詢問誰能夠著述確定歷史的記載。
  • 梭象終輸與遁翁:梭象,指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象征著智慧與能力;遁翁,指隱居的智者。這句話意味著即使是神獸梭象,最終也比不上隱居的智者。

繙譯

孟子與告子辯論人性的內外之辨,漢朝的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勝負。誰能真正著述竝確定歷史的記載呢?即使是傳說中的神獸梭象,最終也比不上隱居的智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引用孟子與告子的辯論以及漢王劉邦與項王項羽的爭霸,探討了歷史記載的權威性與真實性問題。詩人提出疑問,認爲即使是傳說中的神獸也無法與隱居的智者相比,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歷史的真實可能隱藏在不被世人所知的角落。表達了對歷史真實性的深刻思考和對隱逸智者的崇高評價。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