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立春次韻王山長俊甫

· 方回
餘生橄欖蠖求伸,久作屠酥最後人。 萬事不關閒處眼,三朝聊喜歲前春。 草芽地已回生意,雪霽天應念小民。 船活東遊君決計,何當同載自由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橄欖蠖:比喻生活艱難,如同橄欖中的小蟲。
  • 屠酥:古代一種酒,此處指宴會中的最後一人。
  • (xián):同「閒」,空閒,無關緊要。
  • 歲前春:指立春,即春節前的春天。
  • 草芽地:指大地開始復甦,草木發芽。
  • 雪霽(jì):雪後天氣放晴。
  • 東遊:向東旅行。
  • 何當:何時能夠。
  • 自由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

翻譯

我的餘生如同橄欖中的小蟲,艱難求生,總是成爲宴會中最後離開的人。世間萬事與我無關,我只在三朝之際歡喜地迎接歲前的春天。大地已經恢復生機,草木開始發芽,雪後放晴的天空應該會眷顧那些貧苦的百姓。你決定東遊,船隻已經準備好,何時我們能一同載着自由的身心出發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自由的嚮往。詩中,「橄欖蠖求伸」形象地描繪了詩人艱難的生活狀態,而「屠酥最後人」則反映了詩人在社交場合中的邊緣地位。儘管如此,詩人依然保持着超然的態度,將世事看作與己無關,只在春天到來時感到歡喜。詩的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東遊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與知己一同自由地旅行,這反映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