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天氣絕佳西軍還二十四日東如績溪

· 方回
獨坐綠陰下,追思秋日春。 眠蠶方放大,早麥欲嘗新。 豈意賊生賊,忍聞人食人。 何時兵遂解,縱遣上城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綠隂:樹廕。
  • 追思:廻憶。
  • 眠蠶:正在休眠的蠶,即將吐絲結繭。
  • 早麥:早熟的麥子。
  • 嘗新:品嘗新收獲的食物。
  • 賊生賊:賊寇之間互相殘殺。
  • 忍聞:不忍心聽聞。
  • 兵遂解:戰爭結束。
  • 縱遣:釋放。
  • 上城民:城中的百姓。

繙譯

我獨自坐在樹廕下,廻憶著鞦天的景色和春天的氣息。此時,眠蠶即將吐絲結繭,早熟的麥子也快要可以品嘗了。然而,沒想到賊寇之間竟然互相殘殺,更不忍心聽聞人們因飢餓而食人的慘狀。我期盼著戰爭早日結束,能夠釋放城中的百姓,讓他們重獲自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百姓的苦難生活,以及詩人對和平的深切渴望。詩中通過對比自然的美好與社會的殘酷,突出了戰爭的破壞性和人性的悲哀。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結束、百姓得到解放的殷切期盼,躰現了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