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書事十首

· 方回
幽居少四鄰,長日屬閒人。 石氣常蒸霧,鶯聲不改春。 子錢償未已,卯酒醉何頻。 說與耘畦者,無錐未是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夏: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五月。
  • 書事: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 幽居:隱居,指居住在偏僻安靜的地方。
  • 四鄰:周圍的鄰居。
  • 長日:漫長的日子。
  • 屬閒人:屬於閒散之人,指沒有繁忙事務的人。
  • 石氣:石頭散發出的氣息。
  • 常蒸霧:常常像蒸騰的霧氣一樣。
  • 鶯聲:黃鶯的叫聲。
  • 不改春:依舊如春天般婉轉。
  • 子錢:利息。
  • 償未已:還沒有償還完畢。
  • 卯酒:早晨喝的酒。
  • 醉何頻:爲何頻頻醉酒。
  • 說與:告訴。
  • 耘畦者:在田間勞作的人。
  • 無錐未是貧:沒有錐子並不代表貧窮,比喻即使沒有物質財富,只要有精神追求就不算貧窮。

翻譯

在仲夏時節記錄生活瑣事,我隱居於此,四周鄰居稀少,漫長的日子裏我是個閒散之人。石頭散發出的氣息常常像蒸騰的霧氣,黃鶯的叫聲依舊如春天般婉轉。利息還未償還完畢,爲何我早晨頻頻醉酒?我告訴那些在田間勞作的人,沒有錐子並不代表貧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足。通過「幽居少四鄰」和「長日屬閒人」的描述,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享受閒適生活的狀態。詩中「石氣常蒸霧,鶯聲不改春」以自然景象爲背景,增添了詩意和美感。結尾的「無錐未是貧」則表達了詩人對於精神追求的重視,認爲即使物質匱乏,只要有精神上的富足,就不算真正的貧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