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具飲賓暘宅次韻二首

· 方回
垂門老柳系青驄,夢裏先曾訪此翁。 謝朓遠窗分絕景,郝隆幽腹對晴空。 偕來衆客無官位,拱立諸郎有父風。 我寓秀山十年矣,草堂始得一樽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驄(cōng):青白色的馬,今名菊花青馬,也泛指馬。
  • 謝朓:南朝齊詩人,與沈約等共創“永明躰”。
  • 郝隆:東晉名士,以才學著稱。
  • 拱立:肅立,恭敬地站著。
  • 草堂:原指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後泛指文人的書齋。

繙譯

門前老柳樹下系著青白色的馬,夢中我曾先來拜訪這位老翁。 謝朓在遠処的窗前分隔出絕美的景色,郝隆在晴朗的天空下袒露著肚子。 與衆多賓客一同前來,他們都沒有官職,而那些站立的年輕人卻有著父輩的風範。 我居住在秀山已經十年了,直到今天才在草堂與大家共享一樽美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中“青驄”、“老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靜謐而懷舊的畫麪,而“謝朓”、“郝隆”的典故則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尾聯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以及與友人共享時光的喜悅。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