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夜獨酌思歸四首

· 方回
樓前春水欲生蛙,樓上無眠夜憶家。 官道靴鳴知有雨,故溪船去好移花。 耆年極荷神祇借,直性難禁世俗譁。 便可真歸不須夢,爛烹新筍煮新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官道:古代官方指定的道路。
  • 靴鳴:形容雨聲,如同靴子在水中行走的聲音。
  • 故溪:故鄉的溪流。
  • 耆年:老年。
  • 神祇:神靈。
  • 直性:直率的性格。
  • 世俗譁:世俗的喧囂和紛擾。

翻譯

樓前的春水即將喚醒沉睡的蛙聲,樓上我夜不能寐,思念着遠方的家。 官道上靴聲響起,我知道雨即將來臨,故鄉的溪邊,船隻正適合去移栽那些盛開的花。 年老的我深感神靈的恩賜,直率的性格卻難以忍受世俗的喧囂。 我真想歸去,不必再做夢,煮一鍋新鮮的筍,泡一杯新茶,享受那份寧靜與清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夜晚的景象,通過「春水欲生蛙」和「官道靴鳴知有雨」等細膩的自然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耆年極荷神祇借,直性難禁世俗譁」表達了詩人對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對世俗的不滿。結尾的「便可真歸不須夢,爛烹新筍煮新茶」則流露出詩人對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然的深厚情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