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常簿吳次翁

· 方回
一點書燈傳不絕,王侯卿相復何加。 追惟大父同科第,喜見聞孫紹世家。 奧賾蚤能探理窟,芳妍孰敢競詞華。 勿言小邑青衿少,要使人人讀五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追惟:追憶,回憶。
  • 大父:祖父。
  • 同科第:同一年考中科舉。
  • 紹世家:繼承家族的傳統。
  • 奧賾:深奧,精深。
  • 理窟:道理的深處。
  • 芳妍:美好的文采。
  • 競詞華:在文采上競爭。
  • 青衿:指學生。
  • 五車:指豐富的學識,源自「學富五車」。

翻譯

一盞書燈,傳承不斷,王侯卿相又算得了什麼。 回憶起祖父與我同一年考中科舉,欣喜地看到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族的傳統。 早早地就能探索道理的深處,美好的文采又有誰能與之競爭。 不要說這個小縣城的學生少,重要的是要讓每個人都擁有豐富的學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學問傳承的重視和對家族傳統的自豪。詩中,「一點書燈傳不絕」象徵着學問的永恆傳承,而「追惟大父同科第,喜見聞孫紹世家」則體現了對家族榮譽的珍視。後兩句強調了學問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教育的期望,展現了作者對知識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