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胡正卿

· 方回
長途疾足詎容休,政是嘶風抹電秋。 小復低迴從吏隱,未應拘窘嘆官囚。 聲名甫逐濤江起,魂夢空隨沁水流。 一顧即看逢伯樂,直須晝繡問刀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胡正卿:人名,詩人的朋友。
  • 詎容休:豈能容許休息。
  • 嘶風抹電:形容馬奔跑迅速,如風嘶電閃。
  • 小復低迴:稍作停留,徘徊不前。
  • 吏隱:指做官而隱居,即在官場中保持清高。
  • 拘窘:拘束困頓。
  • 官囚:比喻官場生活束縛人。
  • 聲名甫逐濤江起:聲名如同江濤一樣迅速升起。
  • 魂夢空隨沁水流:夢境空幻,如同沁水一樣流逝。
  • 一顧即看逢伯樂:一旦被賞識,就像遇到伯樂一樣。
  • 晝繡:指白天穿着官服。
  • 刀頭:指官職,因爲古代官員有佩刀的習俗。

翻譯

長途奔走的馬豈能容許休息,正是秋風中嘶鳴如電的時刻。 稍作停留,徘徊於官場之中,卻不應感嘆官場的束縛。 聲名如同江濤一樣迅速升起,夢境卻空幻如沁水流逝。 一旦被賞識,就像遇到伯樂一樣,直須穿着官服詢問官職的前途。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複雜感受。詩中,「長途疾足詎容休」描繪了詩人不懈追求的精神狀態,而「小復低迴從吏隱」則反映了詩人在官場中的徘徊與選擇。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聲名甫逐濤江起」與「魂夢空隨沁水流」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聲名與現實的深刻思考。最後,詩人以「一顧即看逢伯樂」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希望能在官場中得到賞識和提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官場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