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景武哀詩

· 趙汸
山東有壯士,胄出古諸姜。 起從樓船師,軍敗恥生降。 挾俘投海死,終不愧鷹揚。 有孫若郡校,刻意攻文章。 師亡於我殯,喪具倒貲囊。 大兄綰銀符,慷慨百夫良。 忍死脫鋒鏑,明神翼高堂。 佐郡黟山下,慈母未敢將。 甘旨弟所營,時亦來兄傍。 一疾竟不起,呼天但茫茫。 何以慰母懷,相看涕淋浪。 世亂獲考終,安知短與長。 郊原多白骨,豈解歸山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òu):後代。
  • 諸姜:指古代的姜姓諸侯國。
  • 樓船師:指古代的水軍。
  • 鷹揚:英勇威武的樣子。
  • 刻意:專心一意。
  • 貲囊 (zī náng):錢財袋子。
  • (wǎn):系,結。
  • 銀符:銀製的符信,古代用作憑證。
  • 鋒鏑 (fēng dí):鋒是刀刃,鏑是箭頭,泛指兵器,也比喻戰爭。
  • 黟山 (yī shān):山名,在今安徽省黟縣。
  • 甘旨:美味的食物。
  • 考終:壽終,自然死亡。

翻譯

山東有一位壯士,他的後裔出自古代的姜姓諸侯國。他跟隨樓船師起兵,但軍敗後恥於投降。他挾持俘虜投海自盡,始終不失英勇威武的氣概。他的孫子在郡校學習,專心攻讀文章。老師去世後,他負責安葬,傾盡所有錢財。他的大兄繫着銀符,是百名勇士中的佼佼者。在戰場上忍死逃脫,明神保佑他的高堂。他在黟山下輔佐郡守,因母親未敢帶去。他爲弟弟準備美味的食物,時常也來到兄長身邊。但因一場疾病最終未能康復,對天呼喊卻無迴應。如何安慰母親的懷抱,只能相看淚流滿面。亂世中能得善終,又怎能知曉生命的短長。郊外的原野上白骨累累,又怎能都歸於山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東壯士及其家族的悲壯故事,通過對壯士英勇犧牲和其後代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的描寫,展現了家族榮譽與個人命運的交織。詩中,壯士的犧牲體現了對榮譽的堅守,而其後代的遭遇則反映了亂世中普通人的無奈與苦難。通過對家族幾代人的命運對比,詩人深刻地表達了對亂世中人生命運的感慨和對家族榮譽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家族英雄主義和亂世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