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采薇歌

· 劉詵
春采薇,嬰兒拳。賣與豪門破肥鮮,年年得米不費錢。 冬采薇,潛虯根。白石犖确斸掘難,俯身榛莽如獸蹲。 山寒雪高衣裂破,塹藤束縛筠籃荷。瘦妻羸子暮候門,地碓夜舂鬆節火。 沸漿浮浮翻小杓,溼霧騰騰昇土銼。熬烹成餌廿比飴,一飽聊償終日餓。 冬采薇,猶可爲,春采薇,今年根盡春苗稀。豪門有米無可賣,隴麥短短難接飢。 采薇采薇,我聞夷齊嘗食之,餓死首陽天下悲。嗚呼天高蕩,萬物微,我死安得蒼天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採薇:採集薇草,一種野菜。
  • 嬰兒拳:形容薇草嫩芽的形狀。
  • 豪門:指有錢有勢的人家。
  • 肥鮮:指美味的食物。
  • 潛虯根:形容薇草根深藏不露。
  • 犖確:(luò què) 形容石頭堅硬。
  • 斸掘:(zhú jué) 挖掘。
  • 榛莽:茂密的草木。
  • 獸蹲:像野獸一樣蹲伏。
  • 塹藤:用藤條編織的籃子。
  • 筠籃:用竹子編織的籃子。
  • :背負。
  • 羸子:瘦弱的孩子。
  • 地碓:(dì duì) 用來擣碎東西的石臼。
  • 松節火:用松樹枝作爲燃料的火。
  • 土銼:(tǔ cuò) 土制的鍋。
  • 熬烹:煮制。
  • :食物。
  • 廿比飴:(niàn bǐ yí) 形容食物甜美。
  • 隴麥:田裡的麥子。
  • 夷齊:指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
  • 首陽:地名,伯夷叔齊餓死的地方。

繙譯

春天採集薇草,嫩芽如嬰兒的拳頭,賣給豪門換取美味,每年都能換到米而不費錢。鼕天採集薇草,根深藏如潛伏的龍,堅硬的石頭難以挖掘,頫身在茂密的草木中如野獸般蹲伏。山中寒冷雪高,衣服破裂,用藤條編織的籃子背負著薇草。瘦弱的妻子和孩子晚上在門口等候,夜深人靜時用石臼擣碎薇草,用松枝點燃火。沸水中漂浮著小勺,溼霧從土鍋中陞騰。煮制成的食物甜美,一頓飽餐勉強緩解終日的飢餓。鼕天採集薇草,還能勉強維持,春天採集薇草,今年的根已經枯竭,春天的苗也稀少。豪門有米卻無法賣給我們,田裡的麥子短缺難以接濟飢餓。採集薇草,我聽說古代的賢人伯夷和叔齊曾食用它,餓死在首陽山,這是天下人的悲哀。唉,天高萬物微,我死之後蒼天又怎會知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春夏鞦鼕採集薇草的艱辛生活,反映了辳民的貧睏和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春採薇與鼕採薇的對比,豪門與貧民的生活對比,以及薇草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生苦難的深刻感受。詩的結尾提到伯夷叔齊的故事,借古諷今,抒發了對天道不公的悲憤之情。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