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十題

· 楊載
漢殿經焚後,號然臥草中。 雕幾牙板廢,鏽澀土花蒙。 追蠡難陳力,華鯨不奏功。 待賢初設簴,想見古人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雕幾牙板:雕刻精美的几案和象牙板,指古代宮廷中的精美傢俱。
  • 鏽澀:生鏽而變得不靈活。
  • 土花:指泥土上的花紋,這裏形容銅器上的鏽跡。
  • 追蠡:追尋古代的禮器。
  • 華鯨:華麗的鯨魚形狀的鐘鼓,指古代宮廷中的鐘鼓。
  • 設簴:設置鐘鼓架。

翻譯

在漢朝宮殿經歷火災後,它靜靜地躺在草叢中。 精美的几案和象牙板已經廢棄,銅器上的鏽跡如泥土花紋般矇蔽。 追尋古代的禮器難以發揮作用,華麗的鯨魚形狀的鐘鼓也不再奏響。 待到賢者重新設置鐘鼓架,可以想象古人的風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朝宮殿經歷火災後的荒涼景象,通過「雕幾牙板廢」和「鏽澀土花蒙」等詞句,生動地表現了宮廷文物的衰敗。詩中「追蠡難陳力,華鯨不奏功」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文物的無用,而「待賢初設簴,想見古人風」則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和禮儀的懷念,以及對未來可能復興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宮廷文物的描寫,抒發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