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池水何洋洋,漚麻水中央。
數日庶可取,引過兩手長。
織絹能幾時,織布已復忙。
依依小兒女,歲晚嘆無裳。
布襦不掩脛,念之熱中腸。
朝緝滿一籃,暮緝滿一筐。
行看機中布,計日漸可量。
我衣苟已成,不憂天早霜。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洋洋:形容水面廣闊無邊的樣子。
- 漚麻:將麻浸泡在水中,使其軟化以便加工。
- 庶:希望,或許。
- 引過:拉過。
- 織絹:織造絲綢。
- 依依:形容小兒女的可愛模樣。
- 無裳:沒有衣服穿。
- 布襦:粗布短衣。
- 掩脛:遮蓋小腿。
- 熱中腸:內心感到焦急和不安。
- 緝:紡織。
- 筐:籃子。
- 機中布: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
- 計日:計算日子。
- 天早霜:指天氣變冷,早霜來臨。
翻譯
池水多麼寬廣,麻在水中浸泡。 希望幾天後可以取出,拉過兩手長。 織造絲綢纔多久,織布又忙碌起來。 可愛的小兒女,歲末嘆息沒有衣裳。 粗布短衣遮不住小腿,想到這裏內心焦急。 早晨紡織滿一籃,晚上又滿一筐。 眼看織布機上的布,計算日子漸漸可量。 如果我的衣服已經完成,就不擔心天早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農家辛勤的耕織生活,通過池水、漚麻、織絹、織布等生動場景,展現了農民從早到晚的勞作。詩中「依依小兒女,歲晚嘆無裳」一句,既表達了對孩子衣不蔽體的擔憂,也反映了農民生活的艱辛。最後,詩人以「我衣苟已成,不憂天早霜」作結,表達了對勞動成果的期待和對未來生活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農村的生活畫卷。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
趙孟頫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仲秋北上次武林謁大中丞滕師招飲賦謝 》 —— [ 明 ] 胡應麟
- 《 水調歌頭 》 —— [ 宋 ] 向子諲
- 《 庚申八月感事 》 —— [ 清 ] 李慈銘
- 《 田園樂 》 —— [ 宋 ] 賀鑄
- 《 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初別後 》 —— [ 宋 ] 賀鑄
- 《 懷寄寇元弼王文舉十首初別後 》 —— [ 宋 ] 賀鑄
- 《 去八月同張文饒考試始遂言集執經問道至今不敢忘因成二詩 》 —— [ 宋 ] 晁公溯
- 《 浪淘沙 · 丙寅仲秋,餘以侍親留白下,遣方海、方瀾兩兒赴蜀侍夫子 》 —— [ 清 ] 王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