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季秋霜露降,凜凜寒氣生。 是月當授衣,有布織未成。 天寒催刀尺,機杼可無營。 教女學紡纑,舉足疾且輕。 舍南與舍北,嘒嘒聞車聲。 通都富豪家,華屋貯娉婷。 被服雜羅綺,五色相間明。 聽說貧家女,惻然當動情。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秋:秋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九月。
  • 霜露降:霜和露水開始出現,表示天氣變冷。
  • 凜凜:寒冷的樣子。
  • 寒氣:冷氣。
  • 授衣:指農曆九月,天氣轉冷,需要添衣。
  • 刀尺:指裁剪衣服的工具。
  • 機杼:織布機。
  • 無營:無所作爲。
  • 紡纑:紡紗。
  • 舉足:走路。
  • 嘒嘒:形容車聲。
  • 通都:大都市。
  • 華屋:華麗的房屋。
  • :收藏,這裏指擁有。
  • 娉婷: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 羅綺:華麗的絲織品。
  • 間明:交錯明亮。
  • 惻然:同情的樣子。

翻譯

在秋季的末月,霜露開始降臨,寒冷的氣息讓人感到凜冽。這個月應該開始添衣,但布料還未織成。天氣寒冷催促着人們使用刀尺裁剪衣物,織布機卻閒置無用。教導女孩學習紡紗,她們走路時腳步輕快而迅速。無論是屋南還是屋北,都能聽到嘒嘒的車聲。在大都市的富豪家中,華麗的房屋裏收藏着姿態優美的女子。她們穿着雜色的羅綺,五顏六色交錯明亮。聽說那些貧家女,應當引起同情之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季秋時節的寒冷景象,以及貧富之間的鮮明對比。通過「霜露降」、「寒氣生」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人們生活的緊迫感。詩中「教女學紡纑」展現了貧家女勤勞的形象,而「通都富豪家」與「貧家女」的對比,則深刻反映了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富差距。最後,詩人以「惻然當動情」作爲結尾,表達了對貧家女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趙孟頫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