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二首

· 劉詵
蓐食希早出,出城日已辰。 況憫肩輿勞,時亦步嶙峋。 嶙峋苦難步,投宿荒村民。 啓扉熾燈火,延客意頗真。 苦辭村無酒,無以洗埃塵。 歲歉有稚粟,尚可分炊晨。 高門多吠犬,倉卒難投身。 勿投高門宿,勿厭村家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蓐食(rù shí):在牀上吃早餐。
  • (chén):古代時間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上午七點到九點。
  • 肩輿(jiān yú):轎子,這裏指乘坐轎子。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勢險峻,這裏指山路崎嶇難行。
  • 啓扉(qǐ fēi):打開門。
  • 熾燈火(chì dēng huǒ):點亮燈火。
  • 苦辭(kǔ cí):苦苦推辭。
  • 稚粟(zhì sù):未成熟的穀物。
  • 炊晨(chuī chén):早晨做飯。
  • 吠犬(fèi quǎn):吠叫的狗。
  • 倉卒(cāng cù):匆忙。

翻譯

在牀上匆匆吃完早餐,希望早點出發,但出城時已是上午。 雖然憐憫乘坐轎子的勞累,有時也必須步行在崎嶇的山路上。 山路崎嶇難以行走,只好投宿在荒涼的村民家中。 打開門,點亮燈火,主人熱情地邀請我進屋。 他苦苦推辭說村裏沒有酒,無法洗去旅途的塵埃。 雖然年景歉收,只有未成熟的穀物,但仍可以分給我早晨做飯的糧食。 高門大戶多有吠犬,匆忙間難以找到安身之所。 不要投宿在高門大戶,不要厭棄村民家的貧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艱辛與所見所感。通過「蓐食」、「肩輿」、「嶙峋」等詞語,生動地展現了旅途的勞頓和山路的險峻。在投宿村民家時,詩人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與熱情,儘管他們生活貧困,卻依然願意分享僅有的食物。詩末的「勿投高門宿,勿厭村家貧」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真誠人情的珍視,反映了詩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態度。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