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

· 劉因
世上悠悠儘自爭,眼中隱隱放教平。 飛蠅觸鼻人爭怒,落葉臨頭我謾驚。 既有陽秋暗消長,何須青白太分明。 蒺藜原上清霜重,辛苦十年跣足行。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悠悠:衆多,紛繁。
  • 隱隱:模糊不清的樣子。
  • 放教平:使平靜,使平息。
  • 飛蠅觸鼻:比喻小事引起的不快。
  • 謾驚:輕率地驚慌。
  • 陽秋:指歷史,暗喻事物的興衰變化。
  • 青白太分明:比喻是非分明,過於計較。
  • 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比喻困難和挑戰。
  • 跣足行:赤腳行走,形容艱苦的生活。

翻譯

世上的人們紛紛擾擾,都在爭鬥不休,而我眼中所見,卻希望一切能平靜下來。 飛蠅偶爾觸碰到鼻子,人們就會憤怒,而落葉輕輕落在頭上,我卻只是輕率地感到驚慌。 既然歷史的長河中,興衰更替是常態,又何必過於計較是非對錯呢? 在蒺藜叢生的原野上,清霜顯得格外沉重,我辛苦了十年,赤腳行走在這條路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世人的紛爭與自己的平靜態度,表達了作者對於世事的超然看法。詩中「飛蠅觸鼻」與「落葉臨頭」的比喻,巧妙地揭示了人們在小事上的過度反應與作者的淡然處之。後兩句則進一步以「陽秋」和「青白太分明」來闡述歷史變遷與人生哲理,強調不應過於計較是非,而應順應自然的變化。結尾的「蒺藜原上清霜重,辛苦十年跣足行」則深刻描繪了作者經歷的艱辛與堅持,展現了其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劉因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

劉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