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 楊載
庭樹號蟬日已涼,寒雲橫雁夜何長。 挾書萬里千明主,仗劍三年別故鄉。 西北諸山連朔漠,東南衆水隔荊揚。 淹留不去慚蘇子,莫遣貂裘厭雪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挾書:攜帶書籍。
  • 仗劍:手持劍,比喻從軍或出行。
  • 朔漠:北方的沙漠。
  • 荊揚:指荊州和揚州,古代中國的兩個地區。
  • 淹留:停留,逗留。
  • 蘇子:指蘇軾,宋代文學家。
  • 貂裘:用貂皮製成的衣服,這裏指貴重的衣物。
  • :遭受,忍受。

翻譯

庭院中的樹上的蟬鳴聲宣告着日漸涼爽,寒冷的雲層橫亙在雁羣之上,夜晚顯得格外漫長。我帶着書籍萬里迢迢地來拜見明君,手持劍離開故鄉已有三年。西北的羣山連綿不絕,延伸至北方的沙漠,東南的衆多河流將荊州和揚州分隔開來。我停留在此,感到羞愧,如同蘇軾一般,不願讓我的貂裘遭受雪霜的侵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秋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行的感慨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中「挾書萬里千明主,仗劍三年別故鄉」展現了詩人的壯志與離愁,而「西北諸山連朔漠,東南衆水隔荊揚」則巧妙地描繪了地理的遼闊與隔絕。結尾處借用蘇軾的典故,表達了自己不願受困於寒冷與艱難境遇的決心,體現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