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宏齋遺藁

· 趙汸
村館文場跡已陳,時妝不入白頭新。 梧翁去後情懷落,虛叟歸來感慨頻。 故國神遊身似客,荒村夢斷孰爲鄰。 已知消長從來事,安得機謀恐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宏齋遺藁:指宏齋留下的文稿。
  • 時妝:當時的時尚裝飾。
  • 梧翁:可能指某位已故的文人或朋友。
  • 虛叟:可能指詩人自己,或另一位已故的文人。
  • 故國神遊:在夢中或想象中游歷故國。
  • 荒村夢斷:在荒涼的村落中,夢境被打斷。
  • 消長:指事物的興衰變化。
  • 機謀:計謀,策略。
  • 恐脅人:使人感到恐懼或威脅。

翻譯

村中的文場痕跡已顯陳舊,當時的時尚不再適合白髮新添的我。 梧翁去世後,我的情感變得落寞,虛叟歸來時,感慨連連。 在夢中游歷故國,我彷彿成了過客,荒涼的村落裏,夢境被無情打斷,誰又能成爲我的鄰伴? 已經知道事物的興衰變化是自然規律,又怎能用計謀去恐嚇他人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村館文場跡已陳」一句,既描繪了文場的陳舊,也暗示了詩人自身的老去。後文通過對「梧翁」和「虛叟」的提及,進一步抒發了對逝去友人和時光的哀思。最後兩句則反映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洞察和對人生態度的超然,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順應自然的人生哲學。

趙汸

元明間徽州府休寧人,字子常。九江黃澤弟子,得六十四卦大義及《春秋》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晚年隱居東山,讀書著述。洪武二年,與趙壎等被徵修《元史》,書成,辭歸,旋卒。學者稱東山先生。有《春秋集傳》、《東山存稿》、《左氏補註》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