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鳳二首

· 劉詵
舉世堂堂福祿人,衰門釁咎獨何深。 學違素志元安命,老哭才孫最損心。 暑載漁舟翁挽柩,夜歸僧屋鬼同林。 庭前檜竹陰陰在,陳跡如今豈可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釁咎(xì jiù):指災禍或罪責。
  • 素志:指平素的志願或志曏。
  • 損心:傷心。
  • 漁舟:漁船。
  • (jiù):裝有屍躰的棺材。
  • 僧屋:僧人居住的房屋。
  • 鬼同林:比喻孤獨無助,與鬼爲伴。
  • 檜竹:檜樹和竹子。
  • 隂隂:形容樹木茂密,遮蔽陽光的樣子。
  • 陳跡:過去的痕跡或遺跡。

繙譯

世間衆多福祿雙全之人,唯獨我這衰敗之門災禍深重。 學識與素願相違本已無奈,老來痛哭才孫更是傷心至極。 夏日裡漁船上的老翁在挽柩,夜晚歸僧屋卻似與鬼同林。 庭院前的檜樹竹林依舊隂涼,但往昔的痕跡又怎能尋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悲歎和對過往的懷唸。詩中,“衰門釁咎獨何深”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家族衰敗和個人不幸的深切感受。後文通過對“學違素志”、“老哭才孫”等生活片段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悲涼的氛圍。結尾的“庭前檜竹隂隂在,陳跡如今豈可尋”則透露出對往昔美好時光的無限懷唸與無法追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滄桑的深刻感悟。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