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叔和和餘九日詩次韻

· 劉詵
共醉黃壚無呂安,重陽誰與正紗冠。 百年風雨鳴蛩晚,萬里江山老雁寒。 陶令淒涼惟菊對,杜陵潦倒奉人歡。 城西賴有彭居士,來往真能耐久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壚:黃土堆,這裏指酒。
  • 呂安:人名,此處指朋友。
  • 紗冠:古代官員的帽子,這裏指官職。
  • 風雨:比喻世事的艱難。
  • 鳴蛩:秋蟲的鳴叫,這裏指秋天的景象。
  • 陶令: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隱逸詩人。
  • 杜陵:指杜甫,唐代著名詩人。
  • 潦倒:頹廢,不得志。
  • 奉人歡:迎合別人的喜好。
  •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人。

翻譯

沒有呂安相伴,我們共同沉醉於酒中,重陽節誰來端正我的紗冠。 百年間風雨交加,秋蟲的鳴叫預示着夜晚的來臨,萬里江山中老雁的啼鳴顯得格外寒冷。 陶淵明淒涼地只有菊花爲伴,杜甫頹廢地迎合他人的歡笑。 城西幸好有彭居士,他的來往真的能讓人長久地欣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重陽節的孤獨和對往昔的回憶,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渴望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詩中「共醉黃壚無呂安」一句,既展現了詩人與友人共飲的歡樂時光,又暗含了對友人不在身邊的遺憾。後文通過對陶淵明和杜甫的提及,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社會的無奈。結尾提及彭居士,爲詩增添了一抹溫馨與希望,表達了詩人對真誠友情的珍視。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