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韞暉赴京任檀州學正

· 劉詵
芳年儒正紫貂裘,北出都門亦壯遊。 五季山川分漢界,太平學校過檀州。 禁楊拂籞黃金色,泮水通城碧玉流。 寄語向來勒碑客,筆錐儻可到封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韞暉:人名,即曾韞暉,詩中的主人公。
  • 檀州:地名,古代州名,今河北省境內。
  • 學正:古代官職名,負責教育事務。
  • 五季:指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 太平學校:指檀州的學校。
  • 泮水:古代學校前的水池,象徵學問。
  • 筆錐:指書寫工具,比喻文才。
  • 封侯:古代爵位,比喻功成名就。

翻譯

在青春年華,你身着紫色貂裘,從北方的都門出發,也是一次壯麗的旅行。五代時期的山川如今已劃歸漢地,太平時期的學校也已遍佈檀州。宮禁中的楊柳輕拂着皇家的黃金色,學校前的泮水與城池相連,碧玉般流淌。寄語那些往日刻碑的文人,如果筆下的才華能夠助你封侯,那將是何等的榮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曾韞暉赴京任檀州學正的壯麗場景,通過「紫貂裘」、「北出都門」等詞句展現了其風采與旅程的壯觀。詩中「五季山川分漢界,太平學校過檀州」一句,既回顧了歷史,又展望了未來,表達了對曾韞暉在檀州教育事業上的期望。結尾的「筆錐儻可到封侯」則是對曾韞暉文才的讚美,並寄寓了對其未來功成名就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友人的送別,也是對其前程的美好預祝。

劉詵

元吉安廬陵人,字桂翁,號桂隱。性穎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後以師道自居,教學有法。江南行御史臺屢以遺逸薦,皆不報。爲文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於門。卒私諡文敏。有《桂隱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