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庵山亭,始於漢隱老康容所居。後葛仙翁煉丹於此,竈尚存,旁有石煤如豆
一庵高寄碧崔嵬,山崦芙蓉錦作堆。
滿眼烽煙天地老,隔江樓觀畫圖開。
雲房猶是康容宅,丹竈空餘晉代煤。
豈爲登臨行樂計?
要從高處望蓬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芙蓉庵:庵名,位於山上。
- 山亭:山中的亭子。
- 漢隱老康容:漢代的隱士康容。
- 葛仙翁:指葛洪,東晉時期的道士,擅長煉丹。
- 丹竈:煉丹用的爐竈。
- 石煤:指煉丹時留下的礦石殘渣。
- 碧崔嵬:形容山勢高聳,碧綠險峻。
- 山崦:山邊。
- 錦作堆:形容山花爛漫,如同錦繡堆積。
- 烽煙:古代戰爭時點燃的煙火,這裏比喻戰亂。
- 樓觀:樓臺。
- 雲房:指隱士或道士的居所。
- 晉代煤:晉代葛洪煉丹留下的石煤。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翻譯
芙蓉庵的山亭高高聳立在碧綠險峻的山峯之上,山邊的芙蓉花如同錦繡般絢爛。滿眼都是戰亂的煙火,天地似乎都因此而顯老,而隔江的樓臺卻如畫卷般展開。這裏曾是漢代隱士康容的居所,也是葛仙翁煉丹的地方,他的丹竈至今尚存,旁邊還留有晉代煉丹時的石煤。我並非只是爲了登高望遠而來此行樂,而是要從這高處遙望那神話中的仙境蓬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芙蓉庵山亭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歷史遺蹟的回憶,表達了對古代隱士和道士生活的嚮往。詩中「滿眼烽煙天地老」一句,既反映了戰亂給大地帶來的滄桑,也隱喻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結尾的「要從高處望蓬萊」則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仙境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
劉鶚
元吉安永豐人,字楚奇。仁宗皇慶間薦授揚州學錄,歷翰林修撰,擢江州總管,升廣東副使,拜江西參政。守韶六年,後爲江西紅巾軍所破,被執死。爲文風骨高秀,學者稱浮雲先生。有《惟實集》。
► 366篇诗文
劉鶚的其他作品
- 《 夜坐有感四首 其三 》 —— [ 元 ] 劉鶚
- 《 浮雲道院詩二十二首,並引 》 —— [ 元 ] 劉鶚
- 《 哭饒上溪 》 —— [ 元 ] 劉鶚
- 《 高榮祿築南城別墅,蒼松老柏,異花時果,蔚然成林。公與夫人乘小車,攜二孫,來往其間。徵餘賦,遂次杜公何 》 —— [ 元 ] 劉鶚
- 《 水仙花二首 》 —— [ 元 ] 劉鶚
- 《 舟次蘇渡,南望諸山怪狀,謾成 》 —— [ 元 ] 劉鶚
- 《 送胡宗性歸武寧二首 其二 》 —— [ 元 ] 劉鶚
- 《 送鄺將軍元帥還郴古詩十首 其二 》 —— [ 元 ] 劉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