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二首

· 劉因
智脫暴秦網,義動英主顏。鬚眉不得見,猶思見南山。 每當西去鴻,目極天際還。馬遷歌采薇,託名夷齊閒。 孰謂《紫芝曲》,能形此心閒。鄙哉山林槁,摶也或可班。 安得六黃鵠,五老相追攀。一笑三千古,浩蕩觀人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皓:指秦末隱居商山的四位隱士,即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甪里先生。
  • 劉因:元代詩人。
  • 暴秦:指秦朝,因其殘暴統治而得名。
  • 英主:指漢高祖劉邦。
  • 南山:指商山,四皓隱居之地。
  • 西去鴻:比喻四皓隱居西去。
  • 馬遷:指司馬遷,西漢史學家。
  • 采薇:《詩經》中的一篇,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此篇歌頌伯夷、叔齊的節操。
  • 夷齊:指伯夷、叔齊,商朝末年兩位隱士,以不食周粟而聞名。
  • 紫芝曲:傳說中四皓所作的歌曲。
  • 山林槁:指隱居山林的枯槁生活。
  • :指傳說中的仙人。
  • 六黃鵠: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潔的人物。
  • 五老:指五位古代的賢人。
  • 三千古:指歷史悠久。
  • 人寰:人間世界。

翻譯

他們的智慧使他們逃脫了暴秦的網羅,他們的義氣感動了英明的君主。雖然他們的面容已不可見,但心中仍思念着南山。每當看到西去的鴻雁,他們的目光總是追隨着直到天際。司馬遷在《史記》中歌頌采薇,藉以表達對伯夷、叔齊的敬仰。誰說《紫芝曲》不能表達他們心中的寧靜?可鄙的是那些隱居山林的枯槁生活,即使是傳說中的仙人摶也或許可以與之相比。真希望能有六隻黃鵠,與五位賢人一起追隨着。一笑之間,縱觀三千年的歷史,浩浩蕩蕩地觀察人間世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四皓的讚美,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歷史英雄的敬仰。詩中,「智脫暴秦網,義動英主顏」描繪了四皓的智慧和義氣,而「鬚眉不得見,猶思見南山」則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深切向往。後文通過對司馬遷、伯夷、叔齊等歷史人物的提及,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高尚節操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劉因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