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雲水庵

· 劉因
乘春奮幽潛,觀化登丘山。 哀淙聞遠壑,息駕思雲關。 墾石密鬆桂,結屋珍茅菅。 生煙紛漠漠,激流散潺潺。 山石浮壽色,澗木榮歡顏。 覽物有真意,撫節驚循環。 悠然千載情,儼若盤石間。 眷焉欲晤語,古人何當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潛:深藏不露,指隱居。
  • 觀化:觀察自然變化。
  • 哀淙:形容水聲悲切。
  • 息駕:停車。
  • 雲關:雲中的關隘,比喻高遠之處。
  • 珍茅菅:珍貴的茅草,指用上等材料建造的房屋。
  • 漠漠:形容煙霧瀰漫。
  • 激流:湍急的水流。
  • 壽色:指山石因年代久遠而呈現的色澤。
  • 撫節:撫摸節令,指感受季節的變化。
  • 循環:指自然界周而復始的變化。
  • 儼然:莊重、整齊的樣子。
  • 盤石:大石頭,比喻穩固不動。
  • 眷焉:留戀的樣子。
  • 晤語:對話。

翻譯

在春天裏,我振奮精神,隱居深山,觀察自然的變化,登上丘山。聽到遠處山谷中悲切的水聲,我停下車,思念那雲中的關隘。在石頭上開墾,密植松樹和桂樹,用珍貴的茅草建造房屋。煙霧瀰漫,湍急的流水分散成潺潺細流。山石因年代久遠而呈現出美麗的色澤,澗邊的樹木也顯得生機勃勃。觀察萬物,我領悟到真正的意義,撫摸着節令,驚歎自然界周而復始的變化。悠然間,我感受到了千年的情感,彷彿莊重地坐在大石頭上。我留戀這裏,想要與古人對話,但他們何時才能回來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春日登山觀景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深刻感悟和對古人的懷念。詩中「哀淙聞遠壑,息駕思雲關」等句,既展現了山水的壯美,又透露出詩人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劉因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