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十月往平定早發土門宿故關書所見
風煙全趙如平掌,失腳山城夢猶想。
土門一縷漢時天,萬古行人爲誰仰?
指似勁敵談笑中,爲狀羸僕忍寒強。
當年鼓角如可聞,急著清吟和林響。
遠山宛欲來相迎,近山留人屹相向。
或從井底忽登天,倚伏已能先想像。
平生愛山真惡讖,今日果爲山所網。
昨朝爽翠擁修眉,最恨高樓負清賞。
壯懷鬱郁悶欲絕,安得凌風恣吾往。
天教石頂放一頭,駛若驊騮脫羈鞅。
山靈努力出奇供,只恐先生駕虛枉。
萬壑霜鬆動悲嘯,極目雲煙埋莽蒼。
北門形勢護中原,辦與奸雄增技癢。
太行橫絕半九州,留在平原幾塵坱。
何人爲我起六丁,嵯峨盡墮天宇朗。
千年再挽神禹功,恍若鴻流開四象。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乙亥: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年表查詢。
- 平定:地名,今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
- 土門:地名,指土門關,位於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
- 故關:地名,指古代的關隘。
- 全趙:指古代趙國的全部疆域。
- 羸僕:瘦弱的僕人。羸(léi)。
- 鼓角:古代軍中用來傳遞信號的鼓和號角。
- 清吟:清脆的吟唱聲。
- 莽蒼:形容景色迷茫,也指原野。
- 北門:指北方的門戶,這裏可能指土門關。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神祇,常用來指代天神。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嵯(cuó)。
- 鴻流:大河的流水。
- 四象:古代中國哲學中的概念,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個方向。
翻譯
在乙亥年的十月,我前往平定縣,早晨從土門出發,晚上在故關住宿,記錄下所見所感。
風煙籠罩下的全趙地區如同平鋪的手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忘懷那山城的景象。土門關的天空彷彿是漢朝時的模樣,千百年來,過往的行人爲了誰而仰望?
在談笑間指點着那些強敵,描述着瘦弱的僕人忍受寒冷的堅強。當年的鼓角聲似乎還能聽見,我急切地吟唱着清脆的歌聲與林間的響聲相和。
遠處的山巒彷彿要來迎接我,近處的山峯則屹立着與我相對。有時從井底突然登上天際,那些隱伏的變化已經能預先想象。
我一生熱愛山川,卻真是個不好的預兆,如今果然被山所困。昨天早晨清爽的翠色擁抱着修長的山眉,最遺憾的是高樓辜負了這清雅的賞景。
壯志豪情鬱鬱不樂,幾乎要窒息,多麼希望能凌風飛翔,自由地前往。天空似乎允許我在山頂放肆,疾馳如同駿馬脫去了束縛。
山神努力展現出奇異的景象,只怕先生的駕臨是虛妄的。萬壑中的霜鬆在悲嘯,極目遠望,雲煙埋沒了莽蒼的原野。
北方的形勢守護着中原,爲奸雄們增添了技癢。太行山橫跨半個九州,留在平原上的只是幾許塵埃。
有誰能夠爲我召喚六丁神,將高峻的山峯全部摧毀,讓天空變得明朗。千年之後,再次挽回神禹的功績,彷彿大河的流水開啓了四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山川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沉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風煙全趙如平掌」、「萬古行人爲誰仰」等,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壯志未酬的鬱郁情懷,以及對自由和遠方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劉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夢吉,初名駰,字夢驥,號靜修。學宗程朱,而兼採陸九淵之說。家居教授,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學行薦於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辭歸。有《靜修文集》。
► 281篇诗文
劉因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紹興三年十月丙辰長沙郡貢士三十人於公堂太守周某賦詩一篇代鹿鳴之歌 》 —— [ 宋 ] 周必大
- 《 滇中十月後梅已作花而綠葉滿枝未落也 》 —— [ 清 ] 吳振棫
- 《 初冬逰香山即事襍咏五首 其四 》 —— [ 清 ] 弘歷
- 《 朝雲 》 —— [ 明 ] 孫蕡
- 《 御園初冬 其二 》 —— [ 清 ] 弘歷
- 《 聖政更新詔書正告訐之罪因得小詩十首 其十 》 —— [ 宋 ] 韓元吉
- 《 宿淨寺四首 》 —— [ 明 ] 王守仁
- 《 初冬攜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橋入寶嚴寺夜宿澄公房 》 —— [ 清 ] 李慈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