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衆籟(lài):各種聲音。
- 缺月:不圓滿的月亮。
- 幽人:隱士,指隱居的人。
- 據槁梧(gǎo wú):依靠着乾枯的梧桐樹。
- 逸響:悠揚的聲音。
- 太古:遠古,古代。
- 子期:指鍾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師,與伯牙爲知音。
- 物化:指死亡。
- 賞心:愉悅的心情。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峻,這裏比喻心情的沉重。
翻譯
深夜裏,四周的聲音都沉寂了,天空中的月亮也顯得不夠圓滿。隱士依靠着乾枯的梧桐樹,悠揚的琴聲發出清脆的聲響。他一彈再三彈,琴聲中蘊含着遠古的情感。坐得越久,聽得越久,彷彿山水之間都充滿了清新的氣息。然而,鍾子期已經逝去,誰能與我共享這份愉悅的心情呢?感慨之情不斷,天地間只剩下沉重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深夜聽琴的場景,通過「衆籟寂」、「缺月明」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的「幽人」在寂靜的夜晚彈琴,琴聲中蘊含着深遠的情感,使得周圍的山水都似乎變得更加清新。然而,詩人的心情卻是複雜的,他感慨於知音難尋,鍾子期的逝去讓他感到孤獨和沉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知音的渴望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鄭允端
允端,字正淑,姓鄭氏,宋丞相清之五世孫女也。其大父通判吳郡,徙居焉。饒於貲,有半州之目,世稱花橋鄭家。允端姿稟秀慧,尤善詩歌。歸於同郡施伯仁,儒雅士也,相敬待如賓客。至正丙申,張士誠入平江,家爲兵所破,鬱郁致病而卒,年僅三十,窆於城東之南岡。宗族之士相謂曰:鄭氏有容、有言、有學、有識,行孚中閨,可象可則。貞以厲己,懿以成德。有合諡典,宜諡曰貞懿。所著有《肅雍集》,其自題曰:嘗怪近世婦人女子作詩,無感發懲創之義,率皆嘲詠風月,纖豔委靡,流連光景而已。餘故剗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爲歌詩,緘諸篋笥,以俟宗工斤正。今抱病彌年,垂亡有日,懼湮沒而無聞,用寫別楮,藏於家塾,以示子孫。伯仁哀之,爲詮次成帙,一時名輩如錢塘錢惟善、青城杜寅爲之前後序雲。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