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耕牧圖

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陰。自抱村野姿,常懷畎畝心。 行行南山歌,落落《樑甫吟》。掛書牛上角,揮鋤瓦中金。 飽飯黃昏後,力田春雲深。四體勤樹藝,三生悟浮沈。 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欽。伊人去已遠,高風邈難尋。 撫卷空嘆息,俯仰成古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人:隱士。
  • 薄世味:對世俗的欲望淡薄。
  • 畎畝:田間,田地。
  • 行行:走著不停。
  • 南山歌:可能指山歌,即山野間的民歌。
  • 落落:形容擧止瀟灑自然。
  • 梁甫吟:古代的一種吟唱方式,可能指悲歌。
  • 掛書牛上角:形容讀書不忘勞動。
  • 揮耡瓦中金:比喻在平凡的勞動中發現價值。
  • 飽飯黃昏後:形容生活簡樸,滿足於基本的溫飽。
  • 力田春雲深:形容勤勞耕作,春天雲霧繚繞的田野景象。
  • 四躰勤樹藝:指勤勞地種植和培育。
  • 三生:彿教用語,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 浮沈:即浮沉,指人生的起伏變化。
  • 巢父:古代傳說中的隱士。
  • 德公:可能指有德行的長者或隱士。
  • 伊人:那個人,指巢父和德公。
  • 高風:高尚的風範。
  • 邈難尋:遙遠難以尋覔。
  • 撫卷:撫摸書卷,指讀書。
  • 頫仰:低頭和擡頭,形容時間的流逝。

繙譯

隱士對世俗的欲望淡薄,在山的北麪耕種和放牧。他保持著鄕村的樸素姿態,心中常懷對田地的深情。他邊走邊唱著南山歌,自然地吟唱著《梁甫吟》。他把書掛在牛角上,揮動耡頭在瓦礫中發現金子。黃昏後喫飽飯,春天雲霧繚繞的田野裡勤勞耕作。他勤勞地種植和培育,通過三世的經歷領悟人生的起伏變化。巢父和德公是人們所欽珮的高尚人物。這些人物已經遠去,他們的高尚風範遙遠難以尋覔。我撫摸著書卷空自歎息,低頭擡頭間,古今已成往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在山中耕種和放牧的生活,表達了他對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詩中通過隱士的日常勞作和吟唱,展現了他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甯靜生活。同時,通過對巢父和德公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古代高尚人物的敬仰和對他們風範的懷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隱士生活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廻歸自然的理想生活態度。

鄭允端

允端,字正淑,姓鄭氏,宋丞相清之五世孫女也。其大父通判吳郡,徙居焉。饒於貲,有半州之目,世稱花橋鄭家。允端姿稟秀慧,尤善詩歌。歸於同郡施伯仁,儒雅士也,相敬待如賓客。至正丙申,張士誠入平江,家爲兵所破,鬱郁致病而卒,年僅三十,窆於城東之南岡。宗族之士相謂曰:鄭氏有容、有言、有學、有識,行孚中閨,可象可則。貞以厲己,懿以成德。有合諡典,宜諡曰貞懿。所著有《肅雍集》,其自題曰:嘗怪近世婦人女子作詩,無感發懲創之義,率皆嘲詠風月,纖豔委靡,流連光景而已。餘故剗除舊習,脫棄凡近。作爲歌詩,緘諸篋笥,以俟宗工斤正。今抱病彌年,垂亡有日,懼湮沒而無聞,用寫別楮,藏於家塾,以示子孫。伯仁哀之,爲詮次成帙,一時名輩如錢塘錢惟善、青城杜寅爲之前後序雲。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