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薩天錫韻

江上楊柳又青青,雙櫓復作鵝鸛鳴。 中流擊楫渡江去,夜半啼雞非惡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和詩,即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薩天錫:元代詩人,此詩爲和其詩韻。
  • 雙櫓:兩支櫓,櫓是一種劃船的工具。
  • 鵞鸛:鵞和鸛的叫聲,比喻櫓聲。
  • 中流擊楫:指船行至江中時劃槳,比喻決心和毅力。
  • 渡江去:過江。
  • 啼雞:雞叫聲。
  • 非惡聲:不是不好的聲音,這裡指雞叫聲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吉祥的。

繙譯

江邊的楊柳再次變得青翠,兩支櫓劃動時發出像鵞和鸛一樣的鳴叫聲。船行至江中時,我們用力劃槳渡過江去,夜半時分,雞的啼叫聲竝非不祥之音,而是預示著新的一天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上行船的情景,通過楊柳的青翠、櫓聲的生動比喻,以及渡江的決心和雞啼的寓意,表達了詩人對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中流擊楫”一句,形象地展現了渡江的決心和力量,而“夜半啼雞非惡聲”則巧妙地以雞啼聲象征新的一天的開始,傳遞出樂觀曏上的情感。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