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薩使君飲酒鐵塔寺分題得籜龍軒分韻得而字

琅玕盡靈種,玉立近東池。 已與風雲會,終含冰雹姿。 氣酣猶贔屓,鱗動覺之而。 雨暗思雷澤,天清入葛陂。 鳳毛當戶見,蛇影到杯疑。 神物煩呵護,應看變化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láng gān):美玉,這裏比喻竹子。
  • 玉立:形容竹子挺拔。
  • 東池:東邊的池塘。
  • 風雲會:比喻遇到好時機。
  • 冰雹姿:形容竹子在風雨中的堅韌姿態。
  • :濃烈。
  • 贔屓(bì xì):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力大,這裏形容竹子的力量。
  • 鱗動:形容竹葉的動態。
  • 之而:連詞,表示轉折。
  • 雷澤:古代地名,傳說中雷神居住的地方。
  • 葛陂:地名,古代傳說中龍出沒的地方。
  • 鳳毛:鳳凰的羽毛,比喻珍貴稀有的東西。
  • 蛇影:比喻疑心或恐懼。
  • 神物:神奇的東西,這裏指竹子。
  • 呵護:保護。

翻譯

美玉般的竹子是天地間的靈種,它們挺拔地生長在東邊的池塘旁。 已經與風雲相遇,展現出在冰雹中的堅韌姿態。 氣息濃烈如同傳說中的贔屓,竹葉的動態讓人感覺到轉折。 雨天昏暗時想起雷澤,天空清澈時又想到葛陂。 當戶可見鳳凰的羽毛,杯中卻因蛇影而引起疑慮。 神奇的竹子需要人們的保護,因爲它們在變化之時展現出神奇的力量。

賞析

這首作品以竹子爲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竹子的堅韌與神奇。詩中「琅玕盡靈種」和「玉立近東池」描繪了竹子的美麗與高貴,而「已與風雲會,終含冰雹姿」則表現了竹子在惡劣環境中的堅強。後文通過「雷澤」、「葛陂」等神話元素,增添了詩的神祕色彩,而「鳳毛」與「蛇影」的對比,則巧妙地表達了珍貴與疑慮並存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竹子這一自然之物的深刻理解和讚美。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