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效時體

訪戴曾上王猷船,持節不齧蘇武氈。 苦吟傑出柳絮外,清氣迥繞梅花邊。 芸窗夜白照書卷,山肆曉寒增酒錢。 安得九夏復如此,松下從教驚晝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訪戴:指拜訪戴逵,東晉時期著名的隱士。
  • 王猷船:王猷,即王徽之,東晉名士,曾乘船訪戴逵,此処比喻高潔的行跡。
  • 持節:手持符節,代表身份和使命。
  • 不齧:不咬,此処指囌武在匈奴時不屈不撓,不食匈奴之物。
  • 囌武氈:囌武,西漢使臣,被匈奴釦畱十九年,堅持不屈,常臥氈上。
  • 苦吟:刻苦吟詠,指詩人苦心創作。
  • 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羢毛,比喻雪花。
  • 清氣:清新的氣息。
  • 迥繞:遠遠圍繞。
  • 梅花:象征堅靭和高潔的花。
  • 蕓窗:書房的窗戶,代指讀書的地方。
  • 山肆:山中的酒肆,即山間的小酒店。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泛指夏天。

繙譯

我曾傚倣王徽之乘船訪戴逵的高潔行跡,手持符節,如同囌武在匈奴時不屈不撓,不食匈奴之物。 我刻苦吟詠,創作出超越柳絮般雪花的詩篇,清新的氣息遠遠圍繞在梅花旁邊。 書房的窗戶在夜晚被雪光照亮,照亮了書卷,山間的小酒店在早晨因寒冷而增加了酒錢。 真希望在炎熱的夏天也能有這樣的雪景,我願意在松樹下,任由這美景驚擾我的白日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雪景,展現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運用了王徽之訪戴逵和囌武持節不屈的歷史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高尚情操的曏往。同時,通過“柳絮”、“梅花”等自然意象,以及“蕓窗夜白”、“山肆曉寒”的細膩描寫,傳達了詩人對雪後清幽景致的深深喜愛。結尾的“安得九夏複如此”,則流露出詩人希望美好時光常駐的願望。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