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效時體

雲飛大野曉模糊,水國微茫一雁呼。 風起四檐翻玉樹,天移萬象入冰壺。 子卿持節終歸漢,裴相乘虛急破吳。 五稼從茲兆豐稔,老農爭說往年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國:指水鄉,多水的地方。
  • 微茫:模糊不清的樣子。
  • 玉樹:比喻積雪覆蓋的樹枝。
  • 冰壺:比喻清澈透明的水面或天空。
  • 子卿:指漢代蘇武,字子卿,曾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持節不屈,最終歸漢。
  • 裴相:指唐代宰相裴度,曾在平定淮西之亂中立下大功。
  • 乘虛:利用空隙或對方弱點。
  • 五稼:指五穀,泛指農作物。
  • 豐稔:豐收。

翻譯

雲彩在大地上空飛舞,清晨的視野模糊不清,水鄉的景色在一片朦朧中,一隻孤雁呼喚着。 風起時,四周的屋檐下,積雪覆蓋的樹枝翻動,彷彿玉樹一般;天空變得清澈,萬物的景象都映入冰清玉潔的水面。 就像蘇武持節最終歸漢,裴度利用時機迅速平定了淮西之亂。 從此,五穀開始預示着豐收,老農們爭相說着往年沒有這樣的好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雪景爲背景,通過描繪雲飛、水國、風起、天移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清新的冬日氛圍。詩中巧妙地運用了歷史典故,如蘇武持節歸漢和裴度破吳,來比喻雪後帶來的希望和轉機。結尾處提到五穀預示豐收,表達了詩人對農業豐收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李延興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繼本。李士贍子,少以詩名。順帝至正十七年進士,授太常奉禮,兼翰林檢討。元末兵亂,隱居不仕。河朔學者多從之,以師道尊於北方。入明,曾出典淶水、永清縣學。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