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師掾陳德潤歸吳省親

· 乃賢
列戟三槐第,王章九錫臣。 鳴珂皆貴戚,彈鋏盡嘉賓。 公府多甄錄,先生蚤見親。 下帷譚亹亹,開閣禮諄諄。 春甕蒲萄熟,朝槃苜蓿新。 大夫忻契合,丞相屢諮詢。 不厭甔無粟,寧甘甑有塵。 寸心縣噬指,千里動思蓴。 解袂燕臺下,揚舲潞水濱。 岸花迎客帽,雲樹暗江津。 捧檄娛親舍,還家及暮春。 豈須誇祿養,自可厚彝倫。 賤子漂零久,經年旅食貧。 詩成空感激,愧爾遠歸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列戟:古代官府門前設置的兵器,象徵權威。
  • 三槐第:指高官顯貴的府邸。
  • 王章九錫:指皇帝賜予的九種尊貴物品,表示極高的榮譽。
  • 鳴珂:古代官員出行時,馬具上的鈴鐺發出的聲音,象徵富貴。
  • 彈鋏:彈奏鋏(一種古代樂器),這裏指高雅的娛樂活動。
  • 嘉賓:尊貴的客人。
  • 公府:指官府。
  • 甄錄:選拔錄用。
  • 下帷:放下帷幕,指隱居或閉門不出。
  • 亹亹(wěi wěi):形容言談或文章的連續不斷。
  • 開閣:打開書閣,指接待客人或講學。
  • 諄諄:形容教導的耐心和細緻。
  • 春甕:春天的酒甕。
  • 蒲萄:即葡萄。
  • 朝槃:朝食的盤子。
  • 苜蓿:一種草本植物,常用來餵養牲畜。
  • 大夫:古代官職名。
  • 契合:意氣相投。
  • 丞相:古代官職名,相當於宰相。
  • 諮詢:徵求意見。
  • (dān):古代盛糧食的器具。
  • (zèng):古代蒸飯用的器具。
  • 噬指:咬手指,表示思念。
  • 思蓴:思念家鄉的蓴菜,比喻思鄉之情。
  • 解袂:解開衣袖,指告別。
  • 燕臺:古代地名,這裏指京城。
  • 揚舲:揚帆。
  • 潞水:水名,這裏指河流。
  • 江津:江邊的渡口。
  • 捧檄:捧着文書,指奉命。
  • 娛親舍:使父母快樂的家。
  • 祿養:以官俸養家。
  • 彝倫:常理,指基本的道德規範。
  • 賤子:謙稱自己。
  • 旅食貧:在外地生活貧困。

翻譯

在高官顯貴的府邸前,兵器排列,象徵着權威;皇帝賜予的九種尊貴物品,顯示着極高的榮譽。這裏,官員出行時馬具上的鈴鐺聲響,富貴顯赫;高雅的娛樂活動,尊貴的客人云集。官府選拔錄用人才,先生早早地得到了親睞。隱居閉門,言談連續不斷;打開書閣,接待客人或講學,教導耐心細緻。春天的酒甕裏,葡萄美酒熟了;朝食的盤子上,新鮮的苜蓿草。大夫們意氣相投,丞相頻繁徵求意見。不厭其煩地詢問糧食是否充足,寧願忍受蒸飯器上的塵埃。咬手指表示思念,千里之外思念家鄉的蓴菜。在京城告別,揚帆於潞水之濱。岸邊的花朵迎接客人,雲樹遮蔽了江邊的渡口。捧着文書,使父母快樂的家,回家時已是暮春。這不僅僅是官俸養家,更是爲了厚實基本的道德規範。我這個在外地生活貧困的人,長久以來漂泊無依。詩成之後,心中充滿感激,卻也愧對那些遠道歸來的親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陳德潤歸鄉省親的情景,通過對高官顯貴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其尊貴的地位和豐富的人際關係。詩中「寸心縣噬指,千里動思蓴」深刻表達了主人公對家鄉的深切思念。結尾處,詩人自謙地表達了自己對陳德潤歸鄉的羨慕與敬意,同時也透露出自己漂泊無依的孤獨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