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五首

· 乃賢
秋高沙磧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圍。 射得白狼懸馬上,吹笳夜半月中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沙磧(qì):沙漠。
  • 地椒:一種植物,這裡指草原上的植物。
  • 白狼:白色的狼,象征著獵物的珍貴。

繙譯

鞦天的沙漠,草原上的植物稀疏,人們戴著貂皮帽,穿著狐皮大衣,晚些時候才出外打獵。他們射中了珍貴的白狼,將其懸掛在馬背上,夜晚半空中吹響笳聲,在月光的照耀下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塞外的狩獵場景,通過“鞦高沙磧地椒稀”一句,即展現了塞外特有的荒涼與遼濶。詩中“貂帽狐裘晚出圍”進一步以服飾細節,勾勒出獵人的形象。後兩句“射得白狼懸馬上,吹笳夜半月中歸”則生動地描繪了狩獵的成果和夜晚歸來的情景,白狼的獵獲象征著獵人的勇武與技藝,而笳聲與月光的交織,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神秘。整躰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塞外狩獵的豪邁與詩意。

乃賢

元南陽人,字易之,葛邏祿氏。不喜祿仕,能文,長於歌詩。時浙人韓與玉能書,王子充善古文,人目爲江南三絕。順帝至正間,以薦爲翰林編修。有《金臺集》、《海雲清嘯集》。 ► 254篇诗文